房天下>  房产快讯  >刘磊房产评论>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部分名校不认“租购同权” 租房还有意义吗?

刘磊房产评论2017-08-04 14:41:05

租购同权一度成为热点,被视为解决住房问题的一大步。然而,随后的媒体解读中,却把租购同权和入学权,通过租赁获得学区等同起来了。

对此,最近多地管理部门对此进行澄清,表示租购同权就等同于学区,实为误读。比如,武汉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当学区生源不足时,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才能就近入学。如果学区生源超额,武汉则实行户口、房屋产权优先政策。

那么租购同权就是一纸空文了吗?笔者认为,抛开社会现实,单纯谈同权意义不大,尤其是把本该是以获取财富,获取持续现金流为目的的房产投资,却和附加的一些价值联系起来。房产本来就是用来住的,而不应该与户籍啊,社保啊等挂钩。租购同权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壁垒,但如果人们心中的偏执与偏见不改变,则无法正确认识房产投资,无法精准创富,继而也无法实现包括更的教育权利。

最关键的是,精英不是靠一套房,不是靠上一个所谓的名校就可以塑造的;孩子也不是说上一个好的高中就可以成才的。像北清这类的高校必须是精英导向的,社会的成功也是以精英为导向的。在其他国家也这样,统计一下美国常青藤里所谓寒门学子的比例,只会比中国更少。

今年北京那个状元讲得挺好,大家都反对一考定终身,所以考试不断转向能力考核,但能力考核对寒门子弟尤为不利,因为以后天积累为核心的能力培养,需要良好的家庭条件支撑,比如物质条件,父母素养,这些不是一套房就可以带来的。最近不是流行几句话嘛,“你努力的天花板是别人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人家就生在罗马”。话是有点糙,但不是没道理。

相反,如果把房产和教育剥离,而是把房产看做创富的起点,情形就不同了。把的溢价,投入到可以持续带来现金流的项目上,获取持续可以支持更多的教育支出,让孩子的综合素质更高赢在起跑线。

更多时候,抢房子源自对公共资源的担心,那完全可以看得更远些:基础设施建设总在跟进,未来学校会越来越多,教学也会越来越好;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培训和发展。因此,从长远的看,囤房、尤其是高价囤,已经不再是明智的选择;那些已经买了的,想必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获得一个资格,丧失更多财富机会。因此,看待教育,看待房产,关键是回归本质的认识,回归一个长远的视角。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刘磊房产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