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刘磊房产评论>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公寓市场遇冷 中国外国竟然一样

刘磊房产评论2017-05-09 10:01:52

国内严 查“商改住”之后,诸多海外地产中介就顺势打起营销战。“中国公寓不能买了,咱们去澳洲买吧”“澳洲公寓好,合法交割、产权”。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动心了,殊不知以为捡到了宝,但是掉进了坑。

公寓,中国外国不一样

首先我们说,这样做营销就是偷换概念,要知道中国跟澳洲的公寓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就没有“公寓”这种房产形式,它的学名应该是“商业地产”,即,在被批准建造商业综合体的土地上盖起的房子,这种房子只允许商用;而澳洲的公寓通常是指apartment,多层套间、高层套间之类的。尽管产权是的,但没有与住宅面积相等的土地产权,整个建筑的所有业主共享产权。

也就是说,混为一谈是毫无意义的。

公寓价格疲软 还有“追跌”的?

那么澳洲的公寓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境况呢?房产分析公司 Corelogic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4月,墨尔本、悉尼房价降温。而原因就在于公寓价格走软。

在今年4月,悉尼整体房价没有出现上涨,墨尔本仅上升0.5%。而悉尼和墨尔本的公寓价格分别下降1.2%和0.9%。而且,墨尔本公寓年销售量已连续第8个季度下滑,项目建筑许可批准率下降,据预测,将有14,471套公寓单元房建设难以开工。

布里斯班的市场情况也不容乐观。JLL调研主管则称,期房公寓项目的预售仍难以达标,当前营销中的5897套期房中仅售出52%,考虑到金融借贷的收紧,这些项目最终得以动工的可能性不大。

海外购置公寓风险多

可以说,盲目投资公寓期房是有很大风险的。

风险一:期房投资不适合海外人士。高层公寓类的期房更适合在本地有高收入的人群,他们可以通过负扣税房地产投资(Negative Gearing)而谋求政府退税;而海外投资人在没有登陆澳洲之前不存在收入及税务问题,因此无法通过公寓的折旧来抵扣公司或者个人所得税;而高折旧本身就意味着较高的税务损失。

风险二:二次销售时间相对较长,公寓房在二手拍卖市场中占比较低、停留时间较长(以每周的市场拍卖产品类别来区分,公寓类产品仅占拍卖物业数量的10%左右);特别是小户型公寓最滞销,如开间公寓(Studio)、一房公寓、没有车位的低于50平米的公寓等等。

风险三:公寓类产品不是澳洲、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主流自住和刚性购房需求的购买主体类别。因此,银行对其的套现价值和抵押价值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市中心高层公寓,更不是本地人的生活居所;比如,在墨尔本CBD居住的总计35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外来人口,具有澳洲身份的本地人只有1.4万人而已;在海外人士无法购买二手房,那么这里的公寓未来打算出售给谁呢?

贷款收紧 压跨公寓投资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外,澳洲开始限制海外投资者申请贷款之后,投资公寓的风险就更加凸显。如,一位来自悉尼北部城区戈尔顿(Gordon)的投资者在1年前购置了一套价值75万澳元的公寓,交割时候才知道他只能拿到40万贷款。迫于形势,这位投资者已起意放弃交割。

有人会说,傻不傻啊,卖了不就行了吗?然而,就目前当地市场状况来看,该投资者若现在转售公寓,只能以65万脱手,损失达10万

综上,投资一个项目,一定要对项目的今世前生做地毯式的了解和信息的搜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拿文章中的案例说,投资国内公寓,要搞清楚国内的公寓本质上是什么;对于投资海外的人,则要找到权威机构,多方了解后才能发现谁真正为客户着想,谁却只想尽快拿到。在创富过程中,要寻找最靠谱的“合作人”;如果投资者把希望寄托在发展商和介身上,那未来很有可能为墨尔本CBD公寓暴跌的覆辙,而成了反面教材。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 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victorliulei。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