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央企大手笔造 三大资金来源保证不差钱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07-10 09:04

[摘要] 在这场“圈地”大战中,保利、金融街、绿地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以及部分城市的城建集团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他们的资本和底气究竟从何而来?抢地是否会推动新一轮的房价上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展开调查。

资金来源3上市融资

薛建雄表示,除了借助银行授信外,通过内部“输血”,分拆上市或增发,也是不少非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获得充足资金的方式之一。

以地产大鳄保利地产为例,除了银行贷款,保利地产在资本市场近几年几乎年年有融资:2006年上市融资20亿元;2007年增发募资70亿元;2008年发债募资43亿元;近日又完成80亿元募资。

此外,有资料显示,中信地产对外透露正在备战A股IPO,中粮、中建、中铁集团也纷纷整合房地产业务,拟分拆或打包上市。广渠路15号“”的获得者中化方兴,截至2008年底手持现金63亿元,今年2月又通过大股东配股融资27亿元,3月再配股融资16.3亿元,加之今年获得的245亿元的高额授信,资金就更充沛了。

【影响】拿地成本高或有限

中原地产研究高级经理刘渊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房价和土地价格水平来看,目前部分城市的高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不难发现,近期抢地的国企中,有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并不丰富。以中化方兴和中泽置业为例,他们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历史都不长,中化方兴是中化集团的下属企业,中泽置业是中国电子的子公司。在电子、化工、煤矿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面前,房地产有着独特的诱惑。

刘渊认为,一旦房价下跌,一些楼面地价已接近周边房价的“”,将面临支出成本过高、空间有限的风险。任志强也认为,与民营企业要计算资金成本不同,对国企来说,有时它们需要的业绩,并不完全是利润业绩,而是营业额业绩。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央企对当前楼市的风险意识还相对薄弱,央企近来频繁高价拿地,或是对房地产后市过于乐观的表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