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攸克地产>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它们倒在黎明前

攸克地产2024-05-23 11:10:37来自北京市

pc/fcq/2024/05/23/307fdf29-9e04-4e38-8956-2b70af7d4720.png

成年人都知道,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结果也可能是两手空空。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除了全力以赴,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中南建设及旗下的地产平台中南置地,就欠缺这样的运气。像它一样遭遇,可以称为难兄难弟的,还有世茂股份。

5月15日,世茂股份(*ST世茂)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终止上市;一周之后的5月8日,中南建设(*ST中南)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终止上市。

而我们知道,世茂股份退市日仅仅两天后,所谓史诗级的救市措施出台。其实,5月16日路边社就得到消息,A股和港股内房股全线大涨。

假如,假如挣扎几天,它们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可惜,“假如”只存在于童话里。

值得澄清的是,世茂股份从来不是千亿房企,它是世茂集团在A股的上市平台,以商业地产和住宅销售为双翼;而世茂集团的主体是在香港上市。它们分别由许荣茂的女儿和儿子掌执。

世茂集团2020年的合约销售额达3003亿元,而世茂股份发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为202亿元,完全是两个级别。

如果香港也适用于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即告终止上市地位的规则,那世茂集团早就退市了。从去年9月18日开始至2024年5月9日,它的股价长期处于1港元之下。而5月9日、5月10日连续两天暴涨,再加上17日内地救市措施出台,世茂集团终于站到了1港元上方。

中南建设(中南置地)的命运无疑更令人唏嘘。

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中南建设是目前退市房企里,曾经年销售额最高的。2020年,中南建设的房地产合同销售额2238亿元。即使是在2021年,它的房地产销售额也达到1973.7亿元。但就在2021年,中南建设的现金流急转直下,当年亏损33.82亿元。

中南建设从不曾躺平,而是很努力地自救。变卖资产,债务展期,股份回购,以及在南通市的帮助下寻找“白武士”等。但终究回天乏力。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幻。

比如,华夏幸福是最早爆雷的大型房企之一。华夏幸福的亏损额比上述两家公司大得多,但作为A股上市公司,爆雷后它竟然一天也没跌到1元以下,更没有戴上ST的帽子。当然,并不是说华夏幸福没有努力自救,事实上,它庞大的债务接近于完成重组,堪称奇迹。

再比如,雅居乐。5月14日,雅居乐官宣爆雷。而就在4月底,已离职几年的雅居乐员工还收到了“本来不指望”拿回来的跟投资金。为了免于爆雷,这家房企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然而,就在“史诗级”救市措施宣布前的三天,昔日“华南五虎”的最后一家,也走向了债务违约。它比中南建设稍微幸运一点的是,虽然股价在1港元之下已有近半年,但还属于上市公司的一员。

另一方面,有规模比中南建设小得多的房企,也还留在A股的舞台。

比如,东原地产的母公司迪马股份(St迪马,来自地产的主营收入超过80%),4月30日官宣爆雷。这家公司股价已数日收于1元及1元以下,虽然连续5天涨停后,5月21日又跌停收于1元,但有多位业内人士说,迪马股份大概率可逃出退市的命运。

除了政策暖风,主要还在于,重庆的国资切切实实向它伸出了援手。据说也由于迪马的背景不同于一般企业。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变数,5月21日下午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华润金控总经理任海川被调查。而驰援迪马股份的重要角色华润渝康,其控股股东就是华润金控。当然,任海川的个人问题,应与华润渝康无关。

再比如,华远地产。连续三年亏损,4月底眼看股价就要直奔1元而去,平地响起惊喜的雷,母公司华远集团伸手救了自己的亲儿子,要将其地产业务连同债务都接收过去。我们猜测,去地产化后,华远地产大概率要改为“华远发展”之类。

因此有朋友说,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血统论”早应摒弃,但现实是,出身还是很重要,拼爹或者是拼“背景”。

当然,迪马股份、华远地产、华夏幸福、金科地产等挣扎在1元或1元多的上市房企,并不能就此笃定地说,已经完全脱离了退市危险。说到底,它们未来的运数还是离不开房地产大轮盘的走势。

5月17日,我们在《大转折》里说:这一天,是房地产市场走出底部的日子。但今天的地产人早已经放弃了盲目乐观,而是秉持现实主义的态度:“走出”,可能是一条斜线,也可能是一条横线,关键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持续的时间长度,就是一批房企续命的血条长度。

据报道,17日宣布的几条举措,除了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各地迅速落实之外,其他都还没看到具体行动。

比如,上海的朋友们盼星星盼月亮,优化限购的政策,啥消息都没听到。

再比如,虽然北京市的限购政策也还有优化的空间,但购房人最关心的,还是它的房贷利率,仍然是全国最高的,别的不说,二套房利率啥时候能降到之前的下限就很高兴了。

17日的重大举措,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去库存;如果用六个字来形容,就是,去库存,加杠杆。后者是手段,服务于前者(目的)。

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5%,是希望居民加杠杆。这几天,不少朋友议论说,在消费降级的时期,居民哪有钱加杠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加杠杆,但我们相信,一定有部分居民愿意加、加得起。一线城市加杠杆的少一点,二三四线城市加杠杆的多一点。全民加杠杆也并非政策的初衷。

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3000亿,也是加杠杆,央行直接加杠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是21家银行加杠杆。归根结底,这是国家力量在加杠杆。

有朋友说,这8000亿,与房企在建未售的存量房规模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没有几万亿投下去,去库存就是奢望,是画饼。

这么说真的是太夸张。

有的券商分析师说,去库存需要投入5万亿,有的说要投入7万亿,最少的也说要3万亿。这都是理论数据,是一口吃出个胖子的理想主义。

看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

第一,3000+5000,这是国家队的收储资金,是杠杆资金,绝不等于要收购全部库存商品房。否则,国家干脆宣布回到福利分房时代好了。

既然是杠杆资金,就是希望用它来化解风险,撬动存量,起到激活盘活的作用。如果这8000亿,还能再撬动50%,就是12000亿,非常可观了。

第二,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它的覆盖面要比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大得多。放在整个存量房市场来看,实质上也是起杠杆作用。也就是说,国家是用房地产白名单来带动、激活整个存量房(新房)市场。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说,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经审批通过了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9350亿元。我们在《白名单,银行放贷加快了》一文里写到,监管部门正在采取包括“反馈率”在内的措施,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速度有望加快。

到2024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2-3万亿,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在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买房落户等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一部分居民会勇敢地加杠杆。这部分商品房预售款,增量规模也是可以期待的。

从媒体报道来看,新政后的上周末两天,新房售楼处人流有了明显增长,二手房成交量有了明显增加。这就是效果。

房地产这只大象,病得不轻,很多人希望猛药打下去,马上就欢蹦乱跳,这不现实。我们国家,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用激进疗法。常言道,病去如抽丝,房地产大病三年,指望几个月就恢复健康,华佗再世也做不到。何况,打的药再猛,也是向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奔去,而不是回到旧模式的老路。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房地产正走在正确的路上。

倒在黎明前的房企,值得同情;还有力气的,请务必挺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