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刘磊房产评论>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重金买来的房子,关键时刻是救命,还是要命的?

刘磊房产评论2018-11-28 14:14:49

在中国,买了房的都被视为人生赢家。如果有房有车,又是个“小领导”,那简直击败了99%的人。然而,以房为富的背景下,一旦生活有了变化,房子是救命的稻草,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实不似你所想,我们看几个案例,就知道财富之路从来不是平坦的。

一、小薛,31岁,上海白领。

大学毕业就扎根上海,虽然没有干到风生水起,好歹也是稳扎稳打,薪水在同龄人中也是很不错的了。如今5年社保也缴满了,也准备结婚了,房子的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

“必须买房!”女朋友说了。

盘算一下,手头40万积蓄,家里可以出40万,然而距首付还有20万。即便是女方家贴补了,未来30年,巨额的负债让小薛觉得人生的可能性一下子都被限制住了。周围人都安抚他,买了就是财富。别看这两年楼市冷场,过两年一涨一下就赚了。但小薛心里嘀咕:房价就算再高,我这自己住的房子,也不能卖也不能抵押,哪里赚了?何况未来十几年都是节衣缩食的日子,万一有个工作调动什么的……小薛不敢想下去了。

二、老李,37岁,主管。

临近不惑之年,总算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但压力也增加了。因为是团队负责人,所以手下人出了问题,挨骂的总是老李。好在收入上去了,并赶在房价上涨前,卖了旧房换了新的大房子,前脚刚拿到房本,接着房价就涨疯了;一夜之间财富多了200多万,大家都羡慕老李赶上天上掉馅饼了。

然而,经济形势不好,公司开始裁员。起初老李觉得自己是老人了,经验丰富,怎么也轮不到自己。不想这两年风气变了,公司的精神是:校招不动,三年新人考核标准放宽,高层不动,就是像老李这样的中层,辞退只是早晚的事儿。尽管公司会根据劳动法,给予标准的离职补贴;但老李很愁,房贷要交,儿子留学的offer也下来了,父母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老李的夫人劝老李不要着急,想想出路;可老李一想出路就着急,因为他根本看不到路。

三、单女士,44岁,自由职业。

说是自由职业,只是就劳动关系说。单女士实际上再做房产中介,主打环京地产。

在环京做中介,一般没有底薪,全靠提成。由于入行较早,积累了客户,生意还算好做。然而,中介干久了,天天对客户说房价要涨,慢慢自己也信了。2017年“317”新政之后,有人劝她赶紧把燕郊的两套房子套现,而她认为,燕郊房价起码到4万。所以不但没有出售房子,还买入了一套。最终结果是,每平米亏损一万脱手三套房子,幸好前两套房子买的早,对冲了第三套房的亏损,算下来账面上不赚钱。

四、胡总,43岁,高层管理人员

拿高年薪的胡总,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的佼佼者。房车兼具,一儿一女,还投资有两套住房。朋友都叫他人生赢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体检中胡总被检出恶性肿瘤。幸运的是,他得的是可以治愈的。

然而,家庭财政因病陷入了困境,工作肯定停摆,收入没有了。超百万的医疗费用,想必他的身家似乎还能承受,但理一理账目发现,三套房和车都是按揭拿的,实际可用现金根本不够医疗费用。投资住房想出手,赶上了房住不炒,市场下行,降价急售,总算保住了首付。最终,花光所有积蓄,贴上两套房子,胡总保住了命,但接下来赡养父母、抚养子女、还有现在住房的按揭,对于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工作的胡总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上述案例并非心灵鸡汤般的比惨,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和未来的大势所趋。截至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依靠劳务工作获得的工薪阶层大约有2亿人。当下时代的变化超乎想象,也没有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不一定哪天行业的风口就过去了,该行业上到高层,下到员工,谁也不能规避这个变化。作为2亿人群中的一员,是否有想过:拼命买的房子,关键时刻能提供拯救的方案吗?还是说,房子的按揭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总之,房子很值钱,但房子不一定是财富;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在未来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让财富在关键时刻是救命的,而不是要命的。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