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燕郊商业开发过剩 人均商业面积已超发达国家

新京报  作者:裴旋 方王洋  2013-06-07 07:14

[摘要] 近日,位于燕郊、沉寂数年之久、号称“最大商业”的成功大广场又有招商消息放出。记者实地考察发现,目前,燕郊商业配套项目有近十个之多,已建及在建面积近200万平米,人均商业面积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之多。一向被称为“睡城”的燕郊,能否承载如此庞大的商业体量?

 

分析 政府规划推动商业项目开发

根据燕郊高新区的政府规划,到2015年,燕郊高新区总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120亿元以上。在政府规划部门的推动下,燕郊正在改变商业发展滞后的面貌。

业内人士表示,燕郊北京的便捷交通和当地商业稀缺,使得本地人口更偏向于去北京购物消费。中国购物产业资讯主任郭增利认为,目前,燕郊的商业面积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过剩了。对整个市场规模来说,商业比重过大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 前景

业界认为“泡沫论还尚早”

面对体量庞大的商业项目,燕郊是否有足够的承载力?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表示,燕郊商业基本上还是一张尚待泼墨的白纸。这几年,虽然多了一些步行街和底商,但燕郊作为环首都经济圈的一部分,未来仍会不断发展,因此目前还不会造成商业泡沫。

“支撑商业项目运营,一般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是要有住宅承托稳定的居住人群;二是要有产业将居住人群留在本地。”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说,燕郊本地人消费力不足,在此居住的北京人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也导致了消费力不旺盛。

天洋城相关负责人说,郊区商场不好运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前燕郊的商场定位不高,居民对郊区商场不信任。

■ 建议

结合地方特色精耕细作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表示,未来,燕郊的商业不仅需要购物,更需要引进休闲娱乐项目,形成更为丰富的业态形式。

张家鹏认为,从通州等地商业项目运作来看,以服装等购物类为主的城市商业路线并不适合郊区复制运营。郊区商业应考虑到交通等多方面问题,从本地特点出发,融合餐饮、、美容、美发等多种形式,并且加大服务类产品的比重,以满足居民休闲、消费等多种需求。此外,郊区商业在场所的设计上,也可以充分利用郊区宽敞的空间资源,营造出与城市商业不同的购物休闲体验。

天洋广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品牌丰富、价格折扣更大、适合全家购物的奥特莱斯等业态,将会更适合燕郊市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