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配电网络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到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此次改造不仅提高了电网的自愈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和用户满意度。预计在"十五五"期间,经开区将完成所有配电线路的数字化改造,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电力支持。

经开区在电力供应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实施了首批10条配电线路的智能化改造,并已正式投入运行。这一成就标志着经开区配电网络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开区的电力需求持续上升。为应对这一挑战,经开区供电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配电网的转型升级。2024年,经开区供电中心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传统配电网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配电网不仅提高了自愈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优化了运行效率,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大大减少了停电时间,提升了用户的用电体验。
经开区供电中心运维班班长牛文迪表示,数字化平台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过去,线路故障需要人工巡线查找,耗时耗力,现在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控线路状态,精确快速定位并处理故障。
展望未来,经开区供电中心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完成所有配电线路的数字化改造,并构建一个全面感知状态、高效处理信息、应用便捷灵活的数字化配电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