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小晓说楼市>  正文

手机看新闻

揽金超万亿!22城集中供地首秀收官,开发商拿地“冷静”了吗?

小晓说楼市2021-07-02 13:41:41

22城首次集中供地终于画上了句号。

今年3月起,22座重点城市率先实行土地出让“两集中”新政,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为的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随着首批集中供地正式结束,22城的土拍数据也一一出炉。控地价的目的达到了吗?房价真地稳住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具体数据!

22城揽金超万亿 土拍平均溢价率大幅回落

此次两集中供地城市在土拍规则方面特点突出,限地价、触顶摇号、杜绝马甲、高溢价对应付款要求、产业引入要求等方式,对溢价率控制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2城”批供地中,共推出799宗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10435万平米,成交土地出让金10495.7亿元。

22城批成交规划总建面占去年的29.9%,其中,有北京、广州、苏州、成交规划建面同比2020年超50%;22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去年占比为39.9%,其中,北京、南京、重庆、天津,出让金同比去年超50%,北京,出让金占比63.4%。 成交楼面均价中,仅3个城市为负,分别是广州、武汉、苏州。

溢价率来看,土拍平均溢价率大幅回落,环比下降8.6个百分点至16.8%,并出现各能级城市普降的现象。

城市热度分化,呈现“冰火”两重天

但具体来看,热点城市的土拍竞争仍然十分激烈,重庆、杭州、深圳、厦门、宁波、合肥等城市溢价率均在25%以上,“封顶+竞自持(配建)”已成常态。其中,重庆43宗地块无一流拍,平均溢价率高达43%,排名,较2020年全年增长33个百分点,有地块出现130%的溢价率,成交楼面均价较去年全年上涨51%。

北京看似溢价不高,实则是受限于“史上最严”的土拍规则——既限定地价和房价天花板,又要求医院、学校、道路、公租房等诸多配建,限定开发商竞拍高标准住宅,同时开发商承诺未来销售价格。

7.5%的溢价率背后,实力较强的房企激烈竞争,如万科、中海等报名了多宗土地的竞拍。最终30宗地全部成功出让,10宗进入竞高标准建设方案阶段,总成交金额破千亿元。

开发商拿地开始谨慎?

“土地两集中”政策出台以后,各企业在一座城市一年只有3次机会参与土拍,同时对短期资金提出更高要求,这使得各家房企不得不更理性决策,精准拿地。

从本次集中拍卖的整体数据不难看出,国企央企、头部房企依然是拿地主力,这类企业在资金实力、融资、渠道等都更具优势。相应的,资金实力和地缘性较弱的中小房企或外来房企,拿地愈难。

为分摊成本、规避开发风险,房企抱团的趋势明显,以联合体方式“拼单”拿地。

一边是拿地容错率降低,一边是抗风险需求增强,“两集中”政策势必会加速地产行业的结构分化,资源持续向优质房企汇聚,强者愈强,同时加速房企出清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房企拿地必然会越来越谨慎。

结语

22城的首批集中供地即将告一段落,但“两集中”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投资布局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对土地市场来说,城市和板块之间将进一步分化,房企更需“精准拿地”。

土地供给侧来看,“两集中”政策将分散在12个月的土地资源集中在个别月份供应,对此房企需要短期内准备大量资金;同时在需求侧,受“三道红线”及“房贷集中管理”的影响,房企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这意味着房企拿地的容错率变低,企业需要在不同地块间做出取舍,把钱花在刀刃上。

因此,重点区域的土拍竞争或将增强,而非核心的区域则会面临土地价格下跌、销售去化压力上升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