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岭南民居由于民系众多,历史悠久,对外交流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形式,有城镇型民居,如广州西关大屋,有广府的三间两廊式,有客家民居,有潮汕式民居,有侨乡碉楼民居等。
客家
代表性建筑:
客家围龙屋、土楼以梅州地区为代表,梅县、大埔以及韶关翁源和始兴、潮州饶平等地均有壮观的围楼,梅州大埔龙冈村的泰安楼、大埔县大东镇花萼楼、翁源湖心坝客家群楼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建造的古代客家围楼59座,还有潮州市饶平县南联村道韵楼,规模宏大的八卦(角)型客家土楼。
民系简介:
全世界约有5000万客家人,其中1000万遍布海外,在国内广东、福建和江西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大省,而以广东为冠,有1400多万。在广东,一提起客家人居住地,首先会想到粤东的梅州、河源和粤北的韶关,特别是宋初就得名的梅州,历史上一直是闽粤赣边区的重镇,客家人占当地人口的9成以上,近代成为客家文化中心。所以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和客家土楼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专家点评:
为了避免战乱和匪祸,客家人用独特的夯土技术建起了坚固的群族聚居的围楼、围龙屋。围龙屋以主厅堂为中轴线建筑,由内向外层层展开,其向心观念很强。围龙屋既有防洪功能又有上的意义,饶有意趣。客家民居从建筑形式到建筑技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三角楼、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