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布在浦东等区域试点房屋
养老金制度,并计划明年全市推广。政府引入房屋体检、
房屋保险、房屋养老金三项制度,旨在延长
房屋寿命,保障住户安全,备受讨论。今后,房子将像人一样需定期检查和上保险。

上海市近日宣布,计划在浦东等区域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并计划在明年推广至全市。这项新政策由上海市市长龚正在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龚正表示,上海现有7.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房建筑面积,其中大量房屋已经进入“中老年”阶段。因此,上海计划试行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安全保险以及房屋养老金三项制度,以确保房屋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房屋的安全隐患;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则是在房屋面临较大风险时提供资金支持;而房屋养老金制度则是为了保障房屋体检、维修和保险的资金需求。政府计划先在浦东等区域进行试点,再根据试点经验明年推广至全市。这项制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不少人关注其具体实施细节和资金来源问题。
事实上,房屋养老金制度并非首次提及,早在2023年,住建部就已经开始研究相关政策,并在南京等地进行了调研和试点。目前的设想是,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共账户、个人账户和补充账户。公共账户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个人账户则由业主强制缴纳,补充账户则是业主自愿缴纳。专家建议,业主可以通过集体购买商业性质的房屋安全保险来降低风险。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推出无疑为延长房屋寿命、保障住户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要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解决诸多现实问题。首先,资金来源的问题。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完全依靠公共账户并不现实。因此,个人账户和补充账户的设想虽好,但也需考虑到业主的经济压力。参考日本的经验,房屋养老金制度可能会使业主每月多缴纳数百元的费用,这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其次,物业维修基金的利用率和资金监管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目前,许多小区的维修基金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资金监管不力也为不当操作提供了可能。因此,政府需要建立更为透明和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总的来说,虽然房屋养老金制度具备现实意义和合理性,但其推广和落地仍需克服重重困难。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样,业主也需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积极参与到政策的讨论和实施过程中。只有政府、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努力,房屋养老金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