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和讯房产>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宁越敏: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要关注社会公平 要提倡人口流动

和讯房产2021-12-16 16:41:37

12月16日下午,由和讯网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财经中国年会第十二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于上海举办。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教授,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宁越敏发表了主题为《以全域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共同富裕》的演讲。


宁越敏指出,三角洲是一个自然地理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经济区的概念,就是一条河流是淡水在入海的时候和盐水相交,就会导致泥沙沉积,所以沉积学上的长江三角洲是的,而在地理学的概念稍微大一点,面积大概是4万平方公里。

第二张图是关于经济区的概念,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范围还比较小,主要稳定到15个市,到03年的时候浙江台州主动加入就成为了16个市的范围。总的来说16个市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是很大。到了06年的时候当时的总书记视察安徽,认为安徽应该主动融入长三角的发展,因此他提了11个泛长三角的概念。

为什么安徽要纳入到长三角的区域范围之内呢?我在这里列举了一些渊源,其中我们知道上海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开拓了5个港口城市之一,在19世纪的后期开始,也就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上海人就开始增长,这个时候安徽的人口就开始流向城市,当一的安徽人口主要来自于皖南,到1950年的时候安徽人口约占上海人口的5%左右,当时的上海跟今天的上海范围是不一样的,和今天的外环线范围差不多,就是6百多平方公里。

文革期间上海赴安徽省的知青有16万人,这个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江浙是富裕地区所以不能去,能够去的最近省份就是安徽,其次是江西,我也有幸成为这16万分之一,与此同时皖南成为了上海的小三线,部分工厂向安徽迁移,70年代开始安徽成为上海的源基地,向上海输出煤炭和电力,到目前上海近千万的外来人口当中安徽省占260万,占上海常住人口的10.2%,因为上海的常住人口是2500万,所以从1950年到现在,安徽人口占上海人口的常住比例已经提到了10%。

在18年推出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战略的时候是这么来考虑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活跃的增长极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这个目标很高大上,但问题是怎么操作呢?里面有没有没涉及到的问题呢?也就是3年前这个时候,就是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研讨会,讨论关于长三角一听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事情。

当长三角范围不断扩大,从15个市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大到三省一市接近34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范围的时候,它的内部差异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关注的首先是区域差异的问题,而不是这么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发展目标。

既然我们现在把长三角扩大到30多万平方公里,那你要考虑的一体化一定是要在这30多万平方公里的一体化,通过全域一体化来推进共同富裕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随着长三角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文化、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内部差异越来越大,我们怎么两增强长三角内部的认同感呢?我曾经是下放到淮北地区的知青,从语言区的角度来看,这个图上的分区是比较简单的,我们跑到温州去听温州话是完全听不懂的,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里有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等等。所以长三角一体化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认同感的问题,在12年前我参加欧盟的一个项目就很有意思,因为现在我们长三角的扩容和欧盟一样,欧盟只有6个国家,现在变成27个国家,国家越多内部的差异越大,所以要研究认同感的问题。

经济上的差异是什么现实呢?如果按照17年人均GDP分类可以分成4个等级:高收入地区人均GDP在12万元以上,基本上就是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这几个地方,是属于最富裕的地区。第二级是中高收入人均GDP在8到12万之间,包括原来长三角其他的市,就是苏州的扬州、台州、南通,还有浙江的嘉湖绍三市,原来有人说长三角15个市是一个富人俱乐部,当大家的经济收入比较接近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共同语言,也就比较有利于来推动经济的合作。第三和第四个层级就是这次扩容的地方,第三层级是中等收入地区人均GDP在4到8万元之间,主要包括苏北、浙江南部、皖南等等这些地方,第四层级都是在安徽,人均GDP在2到4万元之间。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目前属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地区的人口是1.1亿人,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地区的人口也是差不多1.1亿人,也就是说各占一半人口。在这里就计算了基尼系数也就是衡量它的均衡性指标,我刚才说长三角15个市大家都比较富裕,它的基尼系数只有0.10,这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均衡,如果是完全一致的话基尼系数就是0。三省一市41个市域单元的人均GDP基尼系数是0.28,也就是说我们扩容以后它的基尼系数远远大于原来的长三角城市群。如果细致化到县级行政区尺度,这个差异就更大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欧盟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欧盟就是不断地扩容,结果就是内部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它本身70年代的时候石油危机,也导致了原来的一些欧盟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所以欧盟国家它很早就认识到,建立统一地区政策的必要性,是欧洲地区发展基金在1975年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而且这个基金的预算要占到欧盟总预算的三分之一,欧盟在建立的时候就认识到,随着国家的越来越多,认同感是位的,如何去提升认同感那就是投钱,谁来投钱呢?当然是发达国家拿出钱来,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追溯到09年的危机希腊差不多要破产,但是希腊很坦然,因为它加入了欧元,欧元区当中得益的是德国,所以既然希腊面临着金融危机,当然要欧元区的老大德国把钱拿出来,所以德国最后也是先后几次拿出钱来进行援助,因为你既然这么多的国家形成了一个欧元区,当欧元区内部国家有问题的时候当然是富国来援助穷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区域政策,就是5个目标,目标1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欧共体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就是平均水平不到75%的地区,在长三角地级市进行单元人均GDP的差异,这个差异是1比8,因为的阜阳市人均GDP只有2万元,而最富裕的苏州市人均GDP超过了16万元,就是1比8的差异,在欧盟内部我们就看到它的区域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即便如此也形成了指导性的地区政策。

地区政策的效果如何?从95年到05年,原来比较落后的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这三个国家总体增速就比较快,比如说希腊它的人均GDP占欧盟人均GDP的比例从74%上升到05年到88%,西班牙是达到了欧盟的平均水平,爱尔兰更是远远超过欧盟的水平。所以这里有一个结论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象,由此形成一个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地区它拥有对外辐射的能力,而对边缘地区的依赖比较低,相比之下边缘地区是更加依赖于核心城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做一体化的话它的成功可能性主要就是取决于核心地区的态度。因此我在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三个想法:

个就是核心地区应该建立区域发展基金,因为当时我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甚至有些学者都担心,是不是要在三省一市内搞平均主义。但实际上我可以说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是一种行政区的经济,但是不搞平均主义发达地区来成立基金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这里主要是用于外围教育、卫生设施方面的,外地人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苏北和安徽,也就是说上海和其他地区的医疗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讲,我们从发展基金来提升边缘地区的科教能卫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点是对特定地区实施扶持项目,刚才陆老师说的是慢变量,但是总的来说我讲的可能是更慢的变量,而且从历史学家的眼睛来看,地理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变量,会影响长达几百年。这个月的月初国家发改委刚刚公布了一个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

这种对口支援有时间用处?江苏省很早就有一个苏南援助苏北的例子,通过开发区的对口资源,我曾经整理过2011年2017年的GDP增长,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增长率,江苏的例子,红色的是属于苏中和苏北的地级市,最右边一栏可以看到苏中苏北这些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率是比较高的,是高于苏州无锡的,因为苏州无锡GDP增长了50%-60%,而苏北增长了80%以上,证明发达地区如果真的拿出诚意去帮助落后地区的话是有成效的。

最后一个就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我们可以看到核心区就是原来讲的16个市,外围区是边缘,由于人口的流动,如果我们用常住人口作为一个指标的话,人均GDP可以看到在边缘地区上升的更快,所以就导致城市群是指16个市,把城市群的GDP除以边缘地区的GDP,在2000的时候是3.18倍到,但是到17年的时候是2.29倍,这就下降了。今年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也就是说人口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已经快要进入到人口负增长的时代上海到底采取什么人口政策,而这个人口政策会影响到一切经济领域,商业房地产等等。

最后的结论就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要关注社会公平,要提倡人口流动,经济发达地区要以更宽容的胸怀来接纳边缘地区人口的流动,同时要带动外围地区的发展,这才能够形成长三角全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