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中国房评报道>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开发商一定要抓住这根绳子

中国房评报道2021-12-08 14:12:46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全面降准、定向降息、政策修复、金融纠偏,都是船上扔下来的绳子,开发商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正身处冰冷的海水中,珍惜这个抓住绳子上船的机会,切莫拖延,贻误时机。

全面降准和定向降息的消息让一部分房地产行业人士“飘”了起来,得陇望蜀,认为接下来还有再二再三的利好,直至全面“放水”,重现2015年的棚改盛况。这些人觉得“躺平”起效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离不开房地产。

这么想,有一定道理,但也要动态看问题。首先,经过改革,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已经下降;其次,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决心不改;最后,一定要看到,房地产行业还有一部分好学生没有“躺平”。

这些好学生可以趁机抓住绳子,加大融资,并购同行,实现跨越发展,而傻傻等在冰冷海水中的房企,恐怕会成为好同学的收购目标。

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普通开发商如何抓住降准等利好脱困,活下去,活得好。

—壹—

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一周左右,就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年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2月16日至18日。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是给2022年的经济工作定调,房地产从业者最关注会议公报中对房地产的措辞。

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引人关注的是两个新提法:“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和“良性循环”。

前者言下之意是会保证刚需、改善购房者的合理买房、贷款需求,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解决房贷落地缓慢的问题。从11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房贷总量和按揭贷款发放速度都在迅速提升,相信到12月底,房贷基本可以“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但是,从银行端反馈的信息来看,“房贷集中度管理”政策并没有松动,目前是挪用2022年的房贷额度满足今年的超额需求,同时由于市场下行,导致房贷需求减少,两者共同作用,慢慢缓解了房贷供需矛盾。

“良性循环”的提法尤为新鲜,也反映了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客观情况:从企业端来看,集中爆雷和躺平的房企过多,暗含较大的金融风险;从市场端来看,迅速降温导致购房者持币观望,市场预期过度向下;从调控端来看,卖地和财政困难正倒逼地方政府放松限购调控政策

这些,都是非良性循环。

以上,是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新提法,但是这并不代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提及这些内容,更不代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会改变。

根据往年经验,中央政治局会议虽然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但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提的内容,不代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提。

—贰—

经过这次大风大浪的考验,房地产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不能寄希望于调控政策转向。当下实行的是房地产长效机制,既然是长效机制,就不会朝令夕改,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寄希望于所谓的“放水效应”是幼稚的。

即便12月6日,央行宣布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元资金,主要目的也是对冲12月15日即将到期的9500亿元MLF。这是对冲基础货币减少,为保持市场流动性而做的工作。

你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多少变化,而且在银行“房贷集中度管理”政策之下,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不可能暴涨。

以前曾有银行贷款进入实体企业,再借道流入房地产的情况,那是房地产行业高而且很少出现违约的时候。如今房地产市场预期低迷,违约事件频发,投资房地产的安全性已经下降,实体企业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的兴趣已经降低。

所以,无论是降准,还是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出现的“新措辞”,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改变都是有限的,真正改变房地产行业困境的关键在于改变市场悲观预期,让市场回归理性、平稳,这样才能自我修复,走出困境。

—叁—

我们先简单回顾本轮房企信用违约等困难发生的经过,理清思路,再给出相应建议。

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构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经过2年左右的政策完善,在2020年8月份正式提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此时房地产“控规模、控负债、控杠杆”的调控目标已经出现。

“三道红线”政策给出了过渡期,但是如此重磅的政策出台1年之后,绝大多数房企都表示“我没事,我身体很健康”,尤其是个别民企开发商,通过财务腾挪让“三道红线”指标迅速呈现绿档。

2021年1-6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86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商品房销售额92931亿元,同比增长38.9%。

市场太火了,南方某些地区出现炒房问题,某省房地产销售额将突破1万亿元,这些情况都让调控部门意识到,疫情之后,货币依然信赖房地产。另外,一些国家已经因为疫情期间的货币刺激政策导致房地产过热,这给我们提了个醒。

尤其是看到开发商们普遍对“三道红线”表现出免疫状态,调控部门决定按照长效机制,继续给市场加码,于是推出房贷集中度管理制度,对银行的房贷总额、房贷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都做出规定,标准与2020年的数字差不多。

但是,由于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太火,导致银行的贷款额度用完,实行房贷集中度管理政策之后,有些地方的房贷开始枯竭,甚至要排队半年才能获得,这影响了开发商的销售回款,是开发商现金流减少的开始。

由于贷款紧张,银行在内部进行调剂,更愿意将中西部的贷款额度转到东部更安全的市场去,或者把三四线城市的贷款额度转到一二线市场去。银行具体怎么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蓝光率先出现现金流问题,貌似表明了开发商现金流问题率先从中西部爆发。

为了防止开发商出问题导致楼盘烂尾,政府要求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于是很多城市大幅度提高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管理,这严重影响了大部分开发商的现金流回款,据称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迅速增加了4-5倍。

贷款额度紧张和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共同导致开发商回款变少,尤其是业务主要在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原本对预售资金的依赖性就比较大,此时等于被釜底抽薪,所以某大就出问题了。

某大事件对借了大量美元债的开发商的信用影响是致命的,开发商不能借新还旧,原本的财务计划落空,想卖房还债又面临房子卖不出去或房子卖出去钱也回不来的尴尬,所以花样年等房企就官宣“躺平”了。

这一“躺平”,直接影响投资者、购房者对房地产和开发商的信心,大家更不敢借钱给房地产企业,甚至不敢买房,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大部分高负债和高杠杆的房企“躺平”。

—肆—

以上,就是非良性循环形成的过程。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种非良性循环继续的后果,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立即对市场进行维稳,稳定情绪,保交付,避免出现社会性问题;对问题企业债务进行指导化解;通过释放贷款等必要的金融手段托住市场,帮助行业渡过年底支付农民工工资等资金支出高峰;研究政策微调,考虑并购贷不纳入“三道红线”考核等新政策,完善长效机制。

需要关注的是,此前“三道红线”政策出台的时候,融创等企业就曾提出,不应该将并购贷款纳入“三道红线”,因为紧缩政策必然导致一些不健康的房企倒下,而此时没有别的房企收购,它就会“躺平”,让债权人无可奈何,损伤行业信用,也容易形成僵尸企业。

当“三道红线”绿档房企也出现问题时,监管部门意识到,开发商有太多表外负债没有纳入管理,因此加紧对行业体检、摸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考虑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

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的微调,对于落水房企来说,是比降准还重要的利好,也是从船上丢下来最近的一根救命绳。

但是,很多落水的开发商对此认识不清,有的捂着资产不舍得卖,认为此时价格低,收购者趁火打劫。其实,此时收购者手里有钱,一旦错过机会,恐怕别人也没钱来买你的资产了。如今,市场上很多资产被集中抛售,而资金却不宽裕,卖晚了,恐怕不是好事。

落水的开发商们都应该明白,政策不会专门去救躺平房企,房企只能自救,依靠销售房子或者变卖资产,化解债务或者修复信用。

同时,政府也高度关注开发商纷纷出现信用违约,以及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维稳和纾困行动,比如这次降准,以及10月份开始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让银行挪用明年的额度,也要保今年的合理需求。

未来政策可能会做一些微调,例如对并购贷不纳入“三道红线”的考核,让信用好的企业并购问题企业,实现市场的正常出清。

但是,这次房地产大救援行动的基调应该是“保房子、保项目、不保企业”。要知道,这次房地产调控就是一次行业供给侧改革,改革的结果就是实现过剩产能出清,不能实现自救的开发商,就是要被出清的产能。

所以,对出问题的开发商来说,当下能变现的资产要抓紧卖,努力凑钱还债,呵护自己的声誉和信用,表现出好态度,给债权人信心,不能“躺平”耍赖,否则就会成为被出清的对象。

勿谓言之不预!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