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房产快讯   > 瞰楼市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税]近期大热的房产税深层次逻辑

瞰楼市 2018-03-08 09:23:50

每年两会时间,都会有某个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掉到媒体设计好的话题陷阱里,碰巧说个金句出来,受此影响,舆论集体跑偏,生生给你创造一个官方口径之外的年度热词出来。

147340702.jpg

2008年两会,官方关键词本来是两个:大部制改革与奥运会。结果,房价出来光鲜抢镜。

2009年两会,主题是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那句名言「信心比黄金重要」,一时喜感上头条。

2011年两会,官方关键词是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另一句名言,「开发商的血管里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却让整个地产行业都炸了。

2018年两会,房地产再度出来抢镜。

会议议程刚刚开始没几天,房地产税就意外成为谈资,打开朋友圈,遍地都是类似的标题,结果,连财政部副部长都不得不出来给一个官方口径。

言外之意,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不要影响大局。

总而言之:房地产税,已经不是收不收的问题,而是何时开征的问题。

看看,官方的预期管理多么高超,步步为营,几年之内,就把一个涉及无数家庭财富的世纪大难题,心理铺垫完毕,移情操作,洗脑成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特大阻力。

这手笔,是教科书级别的。

一勺言此前的文章中,曾经写过,税是一种信仰。

如果你并不服气,它一不小心就会在你面前,免费创造一个证明自我的机会。

不客气地说,「税」作为财富二次分配的国家神器,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将是社会财富,众生百态、产业演化,最隐秘的设计师。

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地产景观,财富画面与政府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税」的身影在扰动。

但是,很可惜,关于税的话题,一向专业、偏狭、高冷,很多人望文生义居多,泛泛而谈,并不理解其背后的严密逻辑。

于是,当然,你就会错过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了。

其中,在这一波两会「房地产税」大行其道的同时,就有一条新闻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一天前,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徐乐江,在政协分组讨论中透露,今年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举措就是,合并国税与地税。

他说,今年两会,工商联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的提案中,就提出了国税与地税合并的建议。

那么,国税与地税合并,有什么背景与必要性?它的深层意图是什么?谁是受益者?

这个举措一旦落地兑现,它的潜在影响,一定是大于单单一个房地产税的杀伤力。

因为,它引导构建的是一个更积极有为、更有征税积极性、行动更高效的征税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面,中央与地方,几乎相当于一个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共生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的受益者与被波及的群体,同样也会很快水落石出。

在一勺言粉丝中

找到一个懂行的高人

下文是对其观点的整理

逻辑性很强,值得一读。

国税与地税分立,是为了应对欧美国家合作的,尤其是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设立。

它的目的是让中国的财政透明化。原来,中国实行财政包干制度,包干制是中世纪欧洲的财政体制。惯例的做法是,年初地方给中央汇报一个数字,大家博弈一番,剩下的就是地方自己的收入。

所以,在这个包干制下,地方政府在80年代很有积极性。

但是,这种财税体制的问题就是,不透明,尤其容易造成中央财政的弱势,一旦发生经济波动意外,中央没有钱,便很难集中精力办大事。对于一个强势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

后来,这个包干制的模式在中国WTO入世谈判中,成为了一大障碍。

加入世贸组织,需要加入国家在政府与制度领域进行改革,也就是说, 你得能够让其他国家理解与对话。

而财政包干制严重不透明,容易造成地方乱征税,征过头税。等于说,在税收体制上,你要加入WTO,就要大家讲同一个国际语言。

因此,在邓公的支持下,90年代中期,中央做了国税与地税的分离。主要的差别是,根据税种不同,少量税有交叉,中央与地方进行不同比例的分成。

在欧美国家里,国税与地税分割的比较清晰,欧美地税的主要来源是地方居民的财产税。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鼓励地方好好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做好配套,吸引更多的人来。

但是,当年我国搞分税制的时候,社会居民整体上没有什么钱,导致大量制造业企业的税收大部分被中央拿走。地方无奈之下,只能鼓励第三产业发展。

因为营业税是地税,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地政府鼓励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开发,酒吧街建设等,就是为了增加地方的营业税额。

但是,即使如此,这个数量规模依然不够。

于是,土地财政开启。

2015年,中国的税制再次发生重大调整,试点营改增,2016年5月,全面推行营改增。

这个做法的后果是,把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基本上已经透明化了,各项税收大部分都变成了中央与地方分成的制度,也就是说,很少有哪些税种明确只是地方的。

在这个局面下,中央与地方围绕各种税收的分成,只是比例不同而已,那么,地税国税的分离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此时,WTO对于中国税制改革的倒逼效应,已经近乎完成历史使命。从现在美国发起的这种逆全球化的局面看,我国在WTO的好日子基本是倒数了。此时,也就没有意义维持国地税的分离。

国税与地税的合并是一个好选项。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做大居民财产税的征收与管理,如果还继续是国税与地税分离征收,两方面的矛盾与博弈就会比较大。

其实双方都想要合并,然后谈一个分成比例。这是的办法。地方可以进行财政统管模式,综合评估手里的财权与财政。

否则,一旦财产税开征,国税与地税就会打起来,国税也想要,地税也寸土必争。

之前我们看到的各种偷税漏税,本质上也是因为国税与地税分开,地税对于国税并不是很配合,互相掣肘,很多人与企业就能够钻政策的空子。

现在营改增全面启动了,东部很多地方政府,就不愿意再要商业综合体了。因为一算账,不划算,营业税变增值税,被中央再砍了一刀,谁还要干这个亏本买卖呢。

事实上,这也是像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投资商转型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更重要的是,国家希望通过国税与地税的合并,引诱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实体经济。

在之前的财税体系下,很多大城市「退二进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制造业占比,这是税制导致的直接后果。

它的利益逻辑是:同样一块地,我做工业,产生的税大部分被国税拿走,地税只拿一部分,如果我做成商业综合体的话,这个税收基本上都是地方的,地方当然愿意搞商业地产。

这是之前税制的问题,也正是这个税制催生了房地产市场上地方政府的各种动作偏好。

现在合并以后,就相当于,中央政府变成了一个现代投资人,入股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经营的好,中央分的多;经营的差,中央就分的少。它的一个直接作用是,让地方政府统筹经营考虑,不能再仔卖爷田。

国税与地税合并,有助于让地方政府更有积极性去推动房地产税的落地。但是,事实上,房地产税推进的阻力不是在地方政府。

国地税合并的改革意图要更大的多。它主要的目的是做大税收规模,推动各种财产税的落地。比如,比房地产税更复杂的遗产税,财产税与利息税等。

2020年前,说不定,这些税收你都会陆续看见,甚至包括中国从未施行过的、相当敏感禁忌的遗产税。

归根到底,目前中央财政压力巨大,很多省份都等不及了,嗷嗷待哺。

财政学的核心要义是:财政支出刚性,而且每年都会增长。它的核心就是要保障财政收入跟得上财政支出。

收入是做不到刚性的,只能不停地调整。

因此,当今天财政部部长肖捷明确表态,将开始给实体经济减税的时候,你要明白,这话其实就意味着,要有新的群体站出来承担税收了。

作为部长,肖捷的承诺是,2018年,各种口径(含政府行政收费等)税收减免,将达到11000亿元。

另外一个解决财政支出刚性的办法,就是甩包袱,切割支出。

但是,如果不能做到大规模简政放权和机构精简,开支还是下不来。

因此,总要有一个群体站出来为国接盘,作出自己义无反顾的贡献。

过去三四天,两会开幕以来,税这个字眼刷屏了财经舆论场,从房地产税到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基起征点的提高,与房地产税的征收时间表步步为营,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艺术感十足。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对低收入阶层的支持;征收房地产税是对中产财富阶层的均衡;征收遗产税等财产税是让超富裕阶层学会共同富裕,更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特征。

至于有人说,资本是可以用脚投票的。我并不反对。

但是,在古典互联网年代,在区块链的风暴主场,不想履行纳税义务,有能耐你就跑呗。

只要中国仍然是这个星球上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它就不会是一个问题

来源:一勺言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 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