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花开不败渦的姿态>  正文

手机看新闻

中国城乡的离与合 ——城乡融合专家二人谈(对话录)

花开不败渦的姿态2017-07-04 12:40:02

  ▲ 许子枋、李柏,被合称为中国城镇策划界的“二郎神”。

中国城乡的离与合 

李柏:我们谈中国乡村的衰与兴,提到很多思乡的古诗词,非常令人感动。最近,我又重读了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

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真挚的思乡、爱国情怀,从乡村的思念到国家民族的思念,把乡村和城市都融化成了一种至高无尚的热爱。我觉得,不管未来城市如何繁荣,乡村如何进步,城市有城市的繁华之美,乡村有乡村的自然之美,二者融合存在与发展,才。

许子枋: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到的城乡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思考:中国的城乡双向推动。一直以来,中国推行着城乡割裂式二元论的城市化,也推行着城乡强捏式的城镇化,已经明显地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甚至有些破坏性后果是较长时间难以修复的。如今,国家从上到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开始修正了一些错误和过激的措施,但是,我认为因为理论与实践的乖离,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深思。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乡双向推动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主旋律。这个城乡的双向推动,其实直观表征的就是一种中国城乡的离与合现象。

李柏:城乡双向推动,也可理解为城乡双向互动,城乡双向联动,必需是城市与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有序地流动、交互、促进,而不是单一的、单向的、割裂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建议要双向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我想也是这个意思。城乡双向推动发展,这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模式的不二选择。

许子枋:鲁迅先生对乡村的书写往往入木三分,令人悲愤中起。我曾写了一篇读贾平凹《我是农民》的读书笔记——《城镇化下苦难的仍然是农民》,这篇文章是我自己所写文章中沉痛感最深的,我百度一下,读些段落给你听听:

“总有一种悲怅的情怀不能释然。想起近读贾平凹的《我是农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这本书是在特价旧书店买的,可见这本书的命运与农民的命运是一种多么契合的境遇啊。

这本书是在往返北京的飞机上看完的。

也许在飞机上看《我是农民》,是一种并不合适的地方,我就感受到旁座的不屑的眼角余光。相对背朝黄土脸朝天的农民,坐飞机似乎是一种过于高高在上姿态的象征。因为,我永远忘不了很久以前,那个不经意却深深刺痛着我的眼神:一架刚起飞的飞机呼啸着从头顶掠过,斜插高高的天穹,一个正在水田里插晚稻秧苗的农民,裹着一件透湿破旧的洒满泥浆的蓝色中山装外衣,弯着腰、他抬起皱紧的眉头、用一种木然的眼神望着飞机的远去直到消失。那个眼神是那种饱受着命运的压负的眼神,无奈、嫉妒、愤懑、劳苦……”

结尾引用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一段——

我每次回到农村,就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李柏:没想到许总的读书笔记这么好,我很感动。鲁迅先生笔下的乡村是凋敝和愚昧的,但鲁迅在传达凋敝乡村悲剧的同时,还孕育了唤醒与关注的一种力量。那个时代,几乎把对乡村的拯救寄托在工业化上面,而忽略了城镇与乡村的双向作用。我认为在新型城镇发展中,城乡双向推动是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按照自然和人类发展内在规律,城市要不断有序发展,乡村也要不断有序发展,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有机融合……也就是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许子枋:中国的城镇化率已接近60%,虽然我不认可中国的城镇化率要向75%以上目标迈进,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况且即使中国实现75%的城镇化率,仍然有几亿的农民,有农民就必然有乡村,乡村是农民的根基。城市和乡村是社会形态的两种存在表现,是社会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双选题。

李柏:从历史角度来看,没有的城市,也没有的乡村。我反对一味地城镇化,也不同意一味地回归乡村化。城与乡可以融合,可以转换,共同推动着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有位署名“曾飞”的网友发贴认为:中国当今的战略抉择应该是“城乡融合”,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而绝不是“城镇化”。并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虽然我并不赞同他对中国“城镇化”持完全否定看法,但他关于城乡融合的一些观点我颇认同。

许子枋:用稍微有点学究化的语言来说,基于单一产业和单一社会结构并非一种稳态的结构。比如从城市与单一产业的关系角度来看,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衰则城市衰,象美国的底特律、中国的鄂尔多斯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我个人倾向认为,建立一种产业互补和交互融合的社会结构是优选的。归结到城镇化这个话题,以城带乡、以其他产业促进农业并不是单向的、割裂的关系,而应该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交融过程,政府和政策要引导,通过城乡融合互动,促进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城与乡、其他产业和农业的互补性与协作性功能,使资源、资本、土地、人才、商品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才能建立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稳态城乡结构。

李柏:交融,这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体现双向的流动关系,顺应并融合,城市不要消灭乡村,乡村也不消灭城镇。你融入我,我融入你,才是境界。城乡双向推动发展,应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必须重视城乡双向交流与融合,包括现代与传统的交融、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的交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交融、产业与人口的交融、自然与社会的交融、文化与经济的交融,等等。

如何做呢?我想要做好这些引导与规划。一要实现城乡两个发展空间的高度融合。未来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的交集会越来越多,要改变城市的空间高速发展而农村的空间缓慢发展的现状。二要打通城乡要素市场,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对流。例如,在资本流通方面,要改变农村资本市场净流出的现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三要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未来不久的城市医保、农村医保,都应统一为居民医保,做到一套标准;城镇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都应统称为居民养老保险,真正适合养老的往往在小城镇和乡村,尊重人们留城养老或归乡养老的选择权,提供同样优质的养老配套。还有很多二元体制,要逐渐融合、消除城乡制度性差别。四要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城乡之间,使第二第三产业平衡、互补,要以生态与人的和谐为前提,实现各行各业的融合促进、协调发展。

许子枋:曾经有种“田园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来的,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完美结合体。

目前,在中国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些实践,在大都市圈的某个区域,有市民在真正的农园承包经营土地,在这里农民与市民相互信任,平等合作,市民有时候还不得不倚重老农的农作技术。中国的乡村建设离开城市的参与将是很艰难的,而这种模式将市民跟农民连接起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代表了一种城乡之间的友好对话。

与“市民下乡”对应的,是“乡村进城”,这也是一种城乡融合。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双向推动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粘连着市民和农民,推动从整个社会意识层面重新定义中国传统文明,构建城乡融合体。我很推崇这样的城乡二元互动,这种城市的自觉与城市人对乡村反哺的自觉。

李柏:乡建一定要有文化层面的交融,我们既不过度赞美纯朴的乡村,也不诋毁凋敝的乡村,更不一味地守在城里抒发轻飘飘的乡愁,因为真正爱故乡的人不会有乡愁,而只有真正的忧虑。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才能产生文化,市民和农民相互理解和体谅,才能打破城乡壁垒,形成积极的城乡融合新文化。

我看,城乡双向互动,最主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工作与生活,城市居民既可以到乡村去工作(哪怕是兼职),把房子买到乡村去居住(哪怕是候鸟式度假),乡村农民也可以到城镇去工作(哪怕是农闲做短工),有钱了到城镇买套房子去居住(哪怕是长时间租住),而且市民回乡能有一种宜业宜居的良好感受,乡民到城市同样有一种如在家乡的亲切感受。所以说,安居乐业的状态是一种和谐的发展,是一种真正的城乡融合。

许子枋:有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这个新的力量来自“新回乡运动”。目前被主流关注和鼓励的中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资源向城市流动与集中,最近几年,城市资源反向流往乡村的许多事情在不断发生,这意味着城乡双向流动、双向驱动的新城镇化模式更受关注。也就是我开头讲过的:中国的城乡双向推动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主旋律。

这种基于中国乡村文明与文化传统,多元化、全方位重新认识中国乡村价值的自觉与自信正在苏醒。这种文明与文化的自觉,给走向自我复生的中国乡村找到了自我认知的灵魂,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自信之根。

李柏:是啊,如果能让城市的要素注入乡村,让乡村资源进入城市,开启城乡双向互动,激活资源要素,互联互通,互促互进,真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城市的繁华“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乡村的美丽“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样的城乡,能不让人向往?

 -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