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环环有房>  正文

手机看新闻

房地产的“特色小镇”牌还能打多久?

环环有房2017-03-17 17:37:38



这些年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走出来的是一条颇不寻常的路径。摸着石头过河,给这条左冲右突的路径做了的注解。回过头来看,有探索创新,有迂回包抄,有弯道超车,大方向的勇往直前总是能令人信心倍增。

而经验表明,凡是被房地产开发商盯上的东东,准长不了也好不了。为何?因为这头独角怪兽是制造概念包装玩转新奇创想的段子手加高手。单单一小区、社区,一堆房子,一堆配套,肯定乏善可陈,也卖不出啥好价钱。但架不住有村、邨、地、城、里、邦、寓等等元素的后缀叠加,于是乎总能在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周期中胜出,立于不败之地。

次新的包装原材料是综合体,的是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地产开发商将各种各样的“综合体”扔到一边,一窝蜂地扎进了“镇”营里,小镇,特色小镇,就这样快速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很快,各种各样的小镇战略假开发商之名横空出世。

什么是特色小镇?说起来这还是一个来自于民间(市场),兴盛于民间,被政府发现、捕捉、包装、勾兑、贩卖,迅速走红于市场(政府推动)并且在更高层面推广复制的经济发展模式。小镇模式的先行者浙江历来是民企私企的“天堂”,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有别于过往的全新的开发模式,原省长李强善于总结提升,遂让小镇模式在浙江遍地开花。李强的一篇关于小镇的文章写的好,又有理论又有实践,基本上就是后来者入门的教科书,很是实用。而的动向是,李强省长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后,江苏的小镇亦开始快速上马风生水起。应该说这是中国内地关于“小镇”的最正宗的源头了(国外的暂且不论)。浙江和江苏的小镇发展为树起了一个标杆。

科普一下,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但就算如此被严谨定义的特色小镇,还是让有识之士忧虑起来。原因不说也罢,段子手房地产开发商参乎了起来。但这次不能全怪开发商,地方政府误导在先,开发商在商言商,顺势捕捉商机,终于有可能将小镇玩残了。

经济参考报日前推出了一篇新闻报道:《部分特色小镇建设演变为任务工程,现房地产化倾向》。单从标题上看,我倒是认为涉嫌“行业歧视”:房地产化倾向就一定是错的、坏的、负面的吗?

报道说,自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

先说地方政府。去年下半年以来,有许多地方相继发布了省级特色小镇战略规划。有数据(多数为百计,喜庆?),有时间节点(大多规划到2020年),有内容(基金,养老,养生,健康,教育,农业,休闲……不一而足)。政绩驱动,任务工程,形象工程,政府主导大跃进的感觉十分明显。

除了规划,各地政府还试图通过投资、补贴、奖励等方式展开特色小镇建设。似乎形成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低效率的模仿,同质化,懒政,变相的不作为,许多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方法都出台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揭示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终于看准了其中的商机,闯了进来。应当说,论土地规划,房地产开发,盖好房子,做好配套,营造好的居住生活方式,没人能搞过开发商。当着小镇成为新概念包装方式时,房企竞向发布小镇战略也就不奇怪了:报道说,国家三部委公布特色小镇名单和发布相关政策后,不到半年时间内,已有多家房企发布了小镇战略。

至于媒体记者担心的“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专家担心的“拉高土地成本,演变为房地产一业独大,带来大量的小镇库存”,我倒觉得,需要辩证的看,以发展的眼光看,无需杞人忧天。理由是:

如果说开发商是借概念一用的投机行为,那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的篱笆没有扎紧,给精明的商人以“可乘之机”。政策方面需要做的是正面博弈,寻找双赢或多赢。对于那些原本就不具备特色小镇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妨顺势调整,扬长避短,给房地产开发商上“紧箍咒”,在完成政府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房地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如果说开发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看好特色小镇这一城镇化模式的生命力,愿意深度介入,经由自身的跨界转型,从传统的房企变身产业地产运营商(比如像华夏幸福),那当然也是天大的好事。须知,目前我们最缺的不是政府的规划(裁判员),而是市场最前线参与者(队员)。在没有更多成熟模式经验的情况下,让房企闯出一条新路来。

对于投机者,我们相信他们在小镇这里停留的时间不会太久。对于战略投资者,我们同样相信他们会举集团之力在这个市场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比如,房地产界里的品质地产的代表人物宋卫平。他曾经说,“我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工作5-10年时间,我希望5-10年的主体部分能够用于探索城镇化,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我将在5-10年里最起码做出5-10个理想小镇样板。”

我相信他说得到,也能够做出来,做得好。

哪怕房企军团的小镇与主流的特色小镇未必完全在一个语境里。那又何妨?

文/边缘侠客

环环有房 已入驻 

头条、一点、搜狐、企鹅、网易、UC、微博 

等 自媒体平台


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环环有房

         

投稿与合作请在后台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