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房产快讯   > 莉莉范德伍森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万科股权之争尘埃落定!深圳将自家孩子揽入怀中!

莉莉范德伍森 2017-01-23 11:30:25

万科的股权之争,终于等来了大结局。

万科1月20日晚间公告,国务院国资委已批准华润将所持万科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

据媒体报道,在此之前,恒大已经向深圳市委市政府书面表态:不增持、不控股万科,且愿将所持股份转予深圳地铁。

15d500027d41ec76fa0c.jpg

宝能此前也发声明称:欢迎深圳地铁集团投资万科,愿共同为深圳及万科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宝能看好万科,作为财务投资者,支持万科健康稳定的发展。

也就是说:1、只要“深圳”好,一切都好;2、宝能是“财务投资者”,除了钱不想别的。

这个结局,一年前、半年前、乃至一个月前,都没有人能想到。在大家心目中,万科和王石好像没有母亲的孩子,在资本大鳄和央企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万科有自己的妈妈,那就是深圳。万科诞生于深圳,其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就是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旗下企业。

王石、郁亮等核心管理层,当年也是奔着特区而来,和特区一起成长,从青春到成熟,见证并参与创造了深圳的光荣和梦想。万科是深圳的万科,深圳决不会坐视不管……

如果有因果

那么40%股份的支持

就是王石等管理层应得的

明源君前面说到,华润、恒大、万科管理层及支持者持股总数已近40%,这是未来“深圳地铁+万科管理层”所能控制的股份。40%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似乎象征着冥冥中自有因果。

20世纪80年代万科改制的时候,王石等管理层放弃了获得40%股份的权利,当时买下这些股份只需要500万左右。

这个说法曾经被质疑是否真实,但就在2017年1月的一次峰会上,王石再一次提到了这件事情,并且认为,自己选择不持股可以,而让后来的管理层都不持股,“扮演圣人”,好像不对。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 “1988年我就放弃了股权的所有,尽管当时股权并没有明晰到我的名下,就是企业股、国家股,企业股40%、国家股60%,我就说我企业股不要,所以就不存在分配的问题,我是的创始人,我不要、谁还敢要?”

  • “一直到现在我突然意识到万科的问题。不是说你不拥有这个公司股权的问题。我到现在我终身无悔,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放弃。但是我不能要求一批一批的高管像你一样扮演圣人,更何况你还不是圣人。所以万科不能避免高管做到一定程度到了天花板之后,他就是离开、自己创业、自己要成为所有者。”

  • “但是合伙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和经营公司所有之外、还要和分享权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个制度就是万科提出来的、在尝试的合伙人制度。我突然豁然开朗,知道万科的文化缺陷,在郁亮等新的一代管理者的经营下、摸索下,走出的一条出路,就是合伙人。”

从放弃40%,到两次股份之争心力交瘁,到现在又因为40%的股份,重新获得主导权。这好像是一个循环,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那么,这个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其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深圳的支持。

深圳不可能让万科这样的企业乱掉

万科公告称:1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向华润、深圳市国资委下发前述批复文件,同时抄送万科。后续,华润及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地铁)须持该批复及转让价款支付凭证,办理股份过户手续。

而事实上,引入深铁的建议,万科管理层2016年3月就曾经作为,但当时相关重组计划遭到“宝能系”与华润反对,最终失败。

那么局面是如何扭转的?有媒体报道称,关键在于国务院国资委作出了明确表态,提出“央企不与地方争利”,要求华润配合深圳市政府方面妥善解决问题。此后,华润与深圳地铁在国务院国资委和深圳市政府主持下,就股份转让进行过数轮谈判。

而恒大方面的态度,也与深圳有关。媒体报道称,2016年12月,恒大就向深圳市委市政府书面表态:不增持、不控股万科,且愿将所持股份转予深圳地铁。也就是说,恒大现在更像是帮深圳地铁“代持”股票。

而宝能之前发的声明,虽然只有58个字,也是重点提到“深圳”,“欢迎深圳地铁集团投资万科,愿共同为深圳及万科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宝能看好万科,作为财务投资者,支持万科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深圳在这一轮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确实很重要。

深圳是由众多的企业和人组成的,万科、华为、腾讯、大疆、华大,在外地人心目中,他们就是深圳的名片,象征着深圳的光荣,深圳不可能让这样的企业乱掉。

之前有一种声音认为,市场行为就是市场行为,资本市场的事情,政府不该插手。明源君想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新生事物太多,规则不完善的时候,政府该出手还是要出手……

房企拿地要去杠杆

难道买房企不该去杠杆?

金融规则不完善的时候

政府该出手还是要出手?

之前,许多地方出台政策,房企拿地必须用自己的钱,而不能上杠杆了。房企拿地不能上杠杆,这是很多人都赞成的,那么如果有人上很高杠杆,买有很多地的房企,反而又是合理的?这不是很奇怪吗?

我国金融保险行业起步晚,现在很多细则还不完善。其实现在做金融、保险的最难区分的是什么?就是哪些钱是企业自己的钱,哪些钱是别人的,哪些钱可以投资,哪些钱不可以?从客户那里拿钱的时候是否要告知将来可能的投资风险。

笼统说大家不明白,明源君举点例子来说,就不点名了。

拿“险资”来说,据说某大肆做收购的,旗下保险亏了65亿。明源君想告诉大家,金融、保险看起来很神秘,但实际上很多属于负债业务。保险里面比较稳定的是寿险、意外险,但是这些产品前5年--7年经常不能挣钱,亏十几亿很正常,之后慢慢赚钱。

而很多新的保险,比如险,产品本身成本在5左右,再加通道费1,自己还有管理成本。全成本算下来,财务成本在6--7左右。钱拿在手里其实是烫手的,因为你要给客户回报,所以相当于是你拿着一笔融资找投资,而国内“资产荒”,可以投资的东西不多,所以要么到国外去投资,要么就在国内买蓝筹股。

可是股市有风险,如果股市不能给足够的回报呢?就不能排除资金通过收购,控制某些大企业后,做高杠杆资产抵押,或者降低产品质量等,从中牟取利益的可能了。这其中,还是有很高的风险的。如果相关企业是做实业的,那么伤害的就是实业。实业受到伤害,中国就更加闹资产荒,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之前,就有过某大型企业被“空手套白狼”收购,收购方为了还当初收购借的钱,将企业恶意掏空,最终酿成重大事故的先例。中国未来,就是要搞清楚不同渠道来的钱,到底如何投资?是否要告知广大客户?能投资什么?能加多少杠杆?等等。在此之前,政府对一些奇怪的投资出手,并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万科回到深圳怀抱,万科人可以放鞭炮了,而吃瓜群众们也可以安心过年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 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