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房小通>  正文

手机看新闻

住建部长深度解析“好房子”战略:新时代居住新标准

房小通2025-03-10 18:56:07来自北京市

今日热点:“好房子”长这样。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长倪虹详细阐述了“好房子”的概念,强调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文章分析了住建部提出的“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等技术规范,以及将保障性住房定位为“示范工程”的战略,探讨了这些措施如何回应民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并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今日热点:“好房子”长这样

n

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好房子”概念的阐释,不仅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也为中国民生政策的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倪虹提到,“好房子”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满足,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住房政策从“量”到“质”的转变。

住宅层高新标准:重新定义居住尊严

住建部提出的“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的技术规范,是对传统建筑标准的一次重大突破。过去,中国住宅层高普遍维持在2.8米左右,这一标准在住房短缺时代曾有效支持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民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从“够用”转向“舒适”。研究表明,层高每增加0.1米,室内通风效率提升百分之十五,采光均匀度改善百分之二十,心理压抑感降低百分之三十。住建部将层高纳入强制性规范,正是通过技术标准的提升,回应民众对“呼吸感”与“舒展性”的诉求。

保障性住房作为“示范工程”:共享发展成果

住建部将保障性住房定位为“示范工程”,这一政策设计突破了传统认知中保障房“保基本”的功能局限,旨在防止保障房沦为“低质住房”的代名词。通过政府项目的示范效应,倒逼房企提升建造标准,确保不同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例如,一些城市正在试点的“共有产权住房”模式,既通过产权共有降低购房门槛,又严格执行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这种“可负担的优质住房”模式,或将成为未来保障房建设的主流范式。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平衡效率与公平

层高增加、智能系统植入等新技术应用,必然推高建设成本。为此,住建部提出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对保障房加大财政支持,对商品房通过容积率奖励等政策引导成本消化。此外,传统建筑企业普遍缺乏智能技术储备,需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如在雄安新区试点的数字孪生建造体系,已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

“好房子”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千万家庭的居住品质,更探索了一条兼顾效率与公平、传统与现代的发展道路。正如倪虹所言:“建设好房子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在这条赛道上,比的不仅是建筑的高度,更是民生的温度、创新的力度与文明的厚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