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推动社区和物业结合,打造便捷养老圈。
物业公司凭借地缘优势,有机会在养老服务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开展养老服务面临专业性和盈利模式的挑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通过与医疗行业合作,物业公司可以填补社区医疗服务空白,提升竞争力,成为现代化、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商。

最近,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文件指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的养老服务网络将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会更加健全,全体老年人将享有基本的养老服务。特别是政策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多元服务发展,创造了利好条件,这也为“物业+养老”模式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从政策指引来看,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的模式。虽然物业公司在社区中有地缘优势,但目前真正下场探索这条路的企业还不多。已经开展养老服务的物业公司面临专业性强、投入大、回报不确定等挑战。盈利模式不明确成为了当前发展的瓶颈,部分企业尝试通过深度运营、局部试点和公益探索等方式推进,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确实面临许多挑战。物业公司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人才供给,还需创新盈利模式,与更多专业服务公司合作,拓展养老服务的范围。比如,物业公司可以与陪诊师等新兴职业联手,弥补社区医疗服务中的空白。物业公司可利用社区场地资源,建立简易医疗服务站,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此外,物业公司在新建社区时,如果能从规划阶段就深度参与,提供专业支持,将有效提升服务的口碑和质量。而在老旧小区,物业公司也可以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养老站点,提升社区竞争力。未来,通过数字化手段,物业公司能够更好地捕捉和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真正实现现代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社区服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