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房产邦>  正文

手机看新闻

熬了两年,有多少地产人心态崩了?

房产邦2021-12-02 11:41:03
今天看到微博有个热搜话题,叫#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红姐忍不住写了一段话,疫情反反复复的这两年,地产行业太难了,困境局面可能是很多人从业以来没有遇到过的。

如明源这篇文所言,很多地产人得了“心病”,被情绪裹挟着,陷入到了或狂热或悲观的群体里。说来惭愧,红姐是易感体质,好似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管心情如何起落,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危机总有一天会结束,地产行业也不可能消亡,我们要紧跟形势,迭代自己。

本文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作者文涌。

地产行业这两年麻烦不停,形势可以说急转直下。从去年的疫情难关到三条红线,再到今年的集中供地等政策的层层加码,整个行业像是在无底洞中不断下坠。
如今临近年底了,才好不容易看到管控缓缓松绑的迹象。每一个地产人这两年,都仿佛跟着自己的公司坐了一趟漫长的过山车,心情经历了无数次起落……
在这场漫长而又艰难的苦撑中,从业个体也开始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激烈情绪,甚至可以说大家或多或少都落下了点心病,即使这段危机过去很久之后,还会让人心有余悸。

01

地产锐观察

看空和看多地产行业的
也许是同一批人
这段时间明源君发现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地产人们对于行业风向的情绪反应,变得极其敏感多变。
调控最密集、房企最危困的行情底部时,地产人的心态也跟着跌倒了底部,纷纷开始看空自己的行业。
许多极端失望的个体,甚至表现出了一种愤恨状态,不准任何人说行业的好话,任何关于“向好”、“黎明”的乐观观点,在他们眼里仿佛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
而近期政策修正、管控松动的风向成型后,他们又迅速转变了态度,一扫颓态、精神高昂。似乎有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庆祝。仿佛一夜之间前路明朗、未来可期。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身边,明源君都看到了大量这样的例子,十分耐人寻味。
比如我微信里的几个资深业内人士,以前地产好的时候看负面言论,比如万科的“活下去”,必骂其贩卖焦虑、鼓吹危机。
但前一阵子他们吐槽的内容变了,一看到说地产黎明将至之类的言论,就要大骂其睁眼说瞎话。那种咬牙切齿的态度,似乎巴不得地产行业不要翻身……
而到了这两天,他们在朋友圈的论调又变成了“地产人挺住”、“危机终将过去”等等。前后状态扭转之迅速和彻底,让明源君感到错愕,并对这背后的心态产生了兴趣。
干了十五年地产的老张告诉明源君,他以前觉得这个行业在外是高收入、金领的象征,做地产这件事一直让自己很骄傲。
“和别人说我是做房地产开发的,看着他们轻叹并投来羡慕的眼神,我这心里美滋滋啊!”老张这么说道。
但今年房企惨出了圈,无论老同学还是中年亲戚,似乎都知道地产行业不太好干了。身边的同事也集体陷入了情绪低潮,工作氛围或焦躁、或消沉。
面对同行时而绝望、时而乐观的摇摆状态,老张也开始感到些许茫然,他说他生平次对行业、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如今房企们都在期待回暖,期待危机过后一切都可以像没发生过一样。但大量从业者的内心状态,却会不可避免地迎来一次大转变。

02

地产锐观察

个体总是随着行业浮沉
地产人的心病,很难随危机远去
老张有一点说得对,地产行业过去确实非常光鲜,是高薪、稳定、发展好、前景广的代名词。
正是因为许多地产人也和老张一样,抱有强烈的行业荣誉感,所以这两年亲眼看着行业内的那些巨轮搁浅,甚至沉没,心中那种震惊与心凉感受更甚,一般行业很难理解。
目睹暴雷裁员等危机的发生,对许多原本信心很足的从业者来说,是不小的心理冲击。在行业稳固形象被颠覆的形势下,局内人难免表现得不淡定。
一、处于行业剧变中的个体,正被群体情绪席卷
老地产人都知道,地产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以乐观情绪为主导的。比如房价不会跌、调控一定有周期、客户一定会抢房等等认知,曾经是每个地产人脑袋里的铁律。
所以过去任何人发表对行业或对这份工作的消极看法,得到的反馈大多是嗤之以鼻。保持乐观、保持正面,才是“政治正确”式的态度。
但这次危机不仅吓怕了房企,似乎还调动起了从业者的某种群体情绪。在越来越多地产人感到绝望,高唱“地产不能干了”的论调时,情绪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到最后竟演变成了一种群体绝望,还从中衍生出一种无名的愤怒和嘲讽倾向。但凡出现理性分析形势、呼吁看到行业希望的声音,都会被这种愤怒所围攻。
也许是因为这次行业的危难,带给某些地产人太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所以他们需要以某种极端的心态,来与现实中的无能为力对冲,好让自己心中好受一些。
可一旦等到危机似乎要过去了,绝望逐渐消退后,群体情绪又迅速返回到了乐观状态,期待自己的职业仍然能像以前一样光鲜。
这让明源君联想到今年的鸿星尔克爆火事件,“造神”与“毁神”的很可能是同一批人
反观这段时间的地产人,似乎也有这种特征,在行业好的时候认为它是永远不会失败的神,行业不好的时候却要把它啐到地上。
人参与群体狂欢的本能一直都在,群体情绪对个体来极其具有诱惑力。只是在这“造与毁”之间,受到影响的却是从业者自己。
二、信息茧房越来越厚,并呈现出自证倾向
如前一点所说,一旦从业者被卷进群体情绪的狂热,选定了某一立场之后,就很难再听进去另一方的观点。
相反地,他们会不断寻找与自己立场相符的观点来吸收,让自己所处的信息茧房越来越厚、密不透风。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指的是人通过事先认定一个结果,然后在认知方式和行为上向这个结果倾斜,最后真正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危机下的地产人,其实已经表现出一种自我证实的倾向。比如认定地产行业不会好了,那就只愿意听负面消息,在工作中也开始划水怠工,甚至内心渴望发生不好的结果。
而外面风声一转,他们又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立马认定另一个结果,然后接收信息和行动的态度又都反过来。
这样不断反复的自证,会让人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理性处理变局的能力,忘了自己真正该做什么事、该思考什么道路。
三、焦虑叠加焦虑,不安感蔓延行业上下
过去地产行业内所谈论的焦虑,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年危机、房企惧老症、35岁淘汰线等概念上,是在特定群体身上才易发的问题。
但后来这种焦虑、动荡不安的感觉,席卷到了行业上下的每一个人。焦虑叠加焦虑,从老板到管理者到基层文员,无一不感到岌岌可危。
这种焦虑的爆发原因是舒适感。过去房地产行业的稳固性,让从业者们都感到十分安全。但在舒适区呆久了,就会让人忘记向外看和向内看。
向外,不清楚外面的商业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不清楚哪些公司、产品可能会对自己岗位产生冲击,不清楚其他赛道还有什么发展机会。
向内,忽略了自我提升、持续学习,忘记去拓宽自我能力的边界。
长期的稳定,让大部分地产人都缺少危机应对意识和能力。以至于危机真的出现在眼前时,自己却束手无策、不知往何处去,只能天天焦虑。
四、陷入自我怀疑,对行业信心下降
许多房企在危机中采取裁员优化的行动,波及到了许多普通地产人。
这本来是危机传导下的结果,并不能说明被优化的地产人就一定不合格。但好端端地被公司扫地出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打击。
这么严峻的优化形势下,身处其中的地产人,无论自己有没有被裁掉,都很容易陷入担忧和自我怀疑。同时,对行业的信心也会大幅下降,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留在原地。
毫无疑问的是,这场行业危机撼动的不仅是房企自己,还有从业者群体的稳定性,以及准备进入地产行业的年轻人的前景预期。

03

地产锐观察

越焦虑越自乱阵脚
稳住心态才能走入黎明
自地产行业惨出了圈以后,对业内业外而言,房地产就已经不再是神话。
习惯了安稳舒适的地产人,必须要面临自我定位的重新修正问题,学会去拓宽自我边界,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关注好的变化,接受新常态
这一次地产调控,短期来看利空基本已经出尽了,接下来行业必定不会再像今年一样如此窒息。
危机永远只是暂时的,地产行业不可能彻底消失,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沉溺于焦虑和绝望,其实没有意义。
这次危机必然会带来新的行业发展常态、新的竞争格局与增长模式。作为热爱自己职业的地产人,可以积极地去关注这其中好的变化,在新常态下适应新的模式,未来仍然可期。
二、在新的格局下,积极修正自我定位
面对已被改变的行业常态,地产人能做的只有接受现状,尽快给自己重新定位。
明源君在《地产营销部门,真的会消失吗?》这篇文章曾经盘点过,在行业变革之下,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专业条线,有可能会向什么样的形态去转变。
而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就潜藏着大量的新需求、新岗位,这都是处于剧变中的从业个体的机遇。
其他专业的地产人也完全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未来在行业内会衍生出哪些机会?新常态下,什么样的房企会异军突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岗位需求?自己有无转型的空间?
大破大立带来的是出清,同时也带来机会。地产人如果能擦亮眼睛选定方向,在变革中完成自我定位转换,反而有可能借此机会实现职业跃升。
三、对风向保持怀疑,坚持独立思考
这次危机下的行业群体情绪,不仅仅只是一种表征,而是真正会对个人的日常工作、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实际影响的问题。地产人如果想在危机中做出正确决策,这种情绪百害而无一利。
对风向保持怀疑,做到自主分析、兼听则明,才能不陷入群体狂热里面去。毕竟行业宏观上的问题,未必会反映到每一个人身上。
比如有些地产人在本土小开发商做旧改项目,一直都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公司和员工都没有受到多少影响。那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必要因为同行都在哭天喊地,自己也就跟着焦虑。
危机之中,每个人都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不必被外界分神,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做决定要为自己负责,这才是正经事。
结语
这两年下来,不仅外部对地产行业的信心下降,连内部从业者也开始动摇,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一个趋势,甚至可能影响未来行业内的人才状况。
但过度悲观始终是没有帮助的。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好行业,只是回归到了一个它本应有的状态:一个需要靠产品、靠本事才能过得好的状态。
这对有理想的从业者来说不是坏事,大可修复自己的从业信心,在新常态下发出光亮。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