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存钱吧!棚改撑起了三四线房价 而土改可能将拉动三四线消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18-12-28 10:32

[摘要] 土地改革正在成为未来国内经济政策改革的主题。针对土改前景,专业人士指出,探索宅基地改革有偿退出机制,核心不仅仅在于退出,还在于有偿。这也意味着,一旦以有偿退出作为方式,那么类似于棚改货币化,它将支撑起未来的信贷投放。

编者按:

土地改革正在成为未来国内经济政策改革的主题。针对土改前景,专业人士指出,探索宅基地改革有偿退出机制,核心不仅仅在于退出,还在于有偿。这也意味着,一旦以有偿退出作为方式,那么类似于棚改货币化,它将支撑起未来的信贷投放。

我们团队对下一步宅基地改革的可能性做出猜想:

有偿退出, 核心不仅仅在于退出, 还在于有偿。也就意味着,一旦以有偿退出作为方式,那么类似于棚改货币化,它将支撑起未来的信贷投放。

拥有宅基地、且保有农村户籍的人群,更多分布在农村或者县镇,即便获得补偿,进入一二线城市的概率较低,因此更多托底三四线;

补偿金额在不大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房地产的概率较棚改要低,因此对房地产市场也是托底为主,刺激为辅;

城镇户籍人口落户一亿人仍然是战略目标, 结合前面分析, 落户三四线的概率更高, 若买房比例较低, 则低端消费能托底;

考虑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对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刺激作用,因此进入到后土地财政时代;

土地财政是导致地价持续大幅度上升的源头,上升速度和货币发行速度相关,而货币发行和土地挂钩,因此属于自我正循环,预计将得到改变。

背景:土地是价值和人口螺旋上升的载体

土地公有制的环境下,土地成为天然的信贷载体。 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力和资本存量。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形下,内生信贷的创造只能通过自然资源来承载。中国的土地特点是公有制,政府为土地出让主体,因此土地成为了信贷创造的重要载体,通过土地获得城市最初发展的资本,成为大部分城市最初的发展模式。

房地产行业是实现土地价值的载体,而房地产行业本身拥有很长的产业链条,行业派生货币的能力较强,因此成为拉动经济的支性产业。 通过在土地上开发建设相应物业,并通过出租或销售的方式最终使土地价值的变现,而在此过程中,将拉动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条,包括上游的建筑、建材、机械、钢铁和化工等行业,以及下游的家电、家居、装饰等行业,因此随着货币在产业上下游的流转,行业整体拥有很强的货币派生能力,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行业供应端和需求端与金融机构深度绑定。 开发商获取土地资源后,通常会以土地资源为抵押获取开发贷款, 用以支付开发投资中的建筑及安装工程等费用,信用随之沿地产上游产业链派生;待相应物业销售至居民后,居民通过自有储蓄或者按揭贷款的方式获取房屋的使用权,从而将行业的负债转移至居民端。金融机构一方面在供应端提供开发投资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购房所需的按揭贷款,房地产行业与金融机构深度绑定。

楼市繁荣应当与城市的兴盛相得益彰,城市价值应当与人口呈螺旋式上升的情形,上升的动力则是人口扩张和支付能力提升。 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得收入,并进行相应的城市建设,从而吸引人口和产业的流入,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新的需求,新的居住需求继续带来持续的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拥有更多的资金引入产业和扩大城市边界,从而实现城市价值和人口螺旋式上升的情形。

过去二十年,城镇化的大环境提供了充足的需求,因此城市价值上升螺旋以土地为起点,房地产作为实现土地价值的载体,成为拉动经济的支行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本。 以土地为起点的前提是需求端有充分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城镇化带来的庞大需求为这个螺旋提供了充足的上升动力。居民支付自己的现金流通过购买房屋使用权的方式入股城市,而政府得到居民端的资金支持后,也大力发展提升城市价值,居民获得居住的价值同时,也共享了城市成长的红利,居民有意愿和能力进入这个螺旋,成为上升的动力之源。

因此,维持行业螺旋上升模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需求端有持续的购买意愿,对应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推动因素则是城镇化;二是需求端有充足的购买能力,对应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推动因素则是投入资本,需要以产业为载体。

土地改革正式进入“破冰期”

纵观我国有关农村土地改革的文件,我们认为农村土地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1988 年以前,经过长期的探索,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第二阶段, 1988 年-2013 年,完善制度并为接下来的放活集体用地流转做准备;

第三阶段, 2014 年至今,三权分置改革稳步进行,已有初步改革成果,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以 2014 年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三权分置”为标志,拉开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大幕。

在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 2018 年是第三次提到农村土地改革,已经有明确的改革成果,并进入深化阶段。

土地改革创造新的需求,带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的最初提法是农村集体用地的“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并行,重点在于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同时,实现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指出,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自留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所有权派生出承包权,承包权人对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的权力;当承包人将土地租赁出去,转移部分权能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土地经营权人对流转土地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限内占有、耕作并取得相应的权力。

类似的,宅基地改革同样包括“三权分置”,正处于探索阶段。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猜想: 消费的信贷 vs 投资的信贷

土地派生的信贷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若以土地作为信贷派生的源泉,一旦降低了其派生能力,就需要有其他派生信贷的途径来做抵消。历史上的做法,是在派生能力下降的时候,给予新的刺激,来带动新一轮的派生周期。如此,土地财政时代下,形成了周而复始的信贷周期。

以 2018 年政策导向来看,不愿意进入老路循环的做法已经在萌芽,无论是支持民营经济体、 TMLF 等等各项措施,均是降低走老路的可能。而当前会议改革的内容,若进行实施,也正是如此。

有偿退出, 核心不仅仅在于退出, 还在于有偿。也就意味着,一旦以有偿退出作为方式,那么类似于棚改货币化,它将支撑起未来的信贷投放。

不过,单套宅基地退出获得的比棚改要小很多、人群覆盖要广很多,因此,获得补偿后转而购买住房的概率依然不高。对此,我们做出如下猜想:

拥有宅基地、且保有农村户籍的人群,更多分布在农村或者县镇,即便获得补偿,进入一二线城市的概率较低,因此更多托底三四线;

补偿金额在不大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房地产的概率较棚改要低,因此对房地产市场也是托底为主,刺激为辅;

城镇户籍人口落户一亿人仍然是战略目标, 结合前面分析, 落户三四线的概率更高, 若买房比例较低, 则低端消费能托底;

考虑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对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刺激作用,因此进入到后土地财政时代;

土地财政是导致地价持续大幅度上升的源头,上升速度和货币发行速度相关,而货币发行和土地挂钩,因此属于自我正循环,预计将得到改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