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19城市群规划年内完成 将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主体形态

经济参考报  2017-01-05 10:19

[摘要] 记者获悉,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主体区、经济发展主力的城市群19大分支规划2017年将全部完成。其中,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五个跨省级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滇中、天山北坡以及山东半岛等五个省内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地方编制。

记者获悉,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主体区、经济发展主力的城市群19大分支规划2017年将全部完成。其中,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五个跨省级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滇中、天山北坡以及山东半岛等五个省内城市群的规划将由地方编制。

有业内人士透露,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我国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城市群是发达国家主体的形态,是减少空间隔阂、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或是:城市群聚集我国约70%左右的城市人口,剩余人口与地区将采取点状发展模式,形成积聚的空间布局形态。

据悉,国务院日前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便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建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具体涉及河南省内18个辖市,以及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主任方创琳表示,城市群已经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活力和的核心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的城市群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方创琳认为,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将突破区划体制束缚,逐步实现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方创琳指出,我国城市群将向紧凑集约型城市群发展模式发展。“此前我国城市群因粗放式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这导致产出效率低下。例如京津冀区域北京一城独大,区域经济难以突出,北京内部产能效率也难以提高。”他说。

有报告显示,北京市的面积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基本相同,但总产出只相当于东京的14%,纽约的18%,北京市的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不到东京的八分之一。

方创琳还指出,城市群应避免不断“扩容”贪大。在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群空间范围的构成变成了各省城市的“拼盘”和“照顾”对象,尚未建就先扩容,结果脱离了城市群发育的基本标准,失去了城市群本应发挥的高密度集聚和高效率成长效应。

当前城市群正成为近年发展的重点区域。以交通建设为例,国新办近日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建设城市群城市间、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间1至2交通圈,打造城市群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间1通勤都市圈。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到2020年,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此外,有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群总面积占的25%,却集中了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70%的固定资产、7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的高等在校学生和92%的移动电话用户、98%的外资和48%的粮食。

方创琳表示,城市群的选择应避免性的划分,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此外,还需注意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城市群虽然集中了四分之三以上的经济总量与经济产出,但也集中了四分之三以上的污染产出,大面积蔓延的雾霾污染覆盖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群,这充分反映出城市群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方创琳建议,针对成为经济共同体、信息共同体、金融共同体、市场共同体、环保共同体等共同体的城市群,应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突出抓好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城市群总体规划与管治工作,实现城市群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城市群形成平等互利互律互动的治理结构和协调新机制,建立城市群横向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