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评论:卖地收4万多亿,谁心里最高兴?

光明网  2014-02-12 14:27

[摘要] 国土资源部昨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土地价格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刷新2011年3.15万亿元的历史纪录,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

国土资源部昨日发布的2013年土地价格统计显示,去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刷新2011年3.15万亿元的历史纪录,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

有统计显示,2014年1月,10个典型大中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544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而“面粉”开销越来越大,“面包”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地价的上涨,直接带动房价新一轮飞涨,其中深圳、广州1月份新建住宅环比涨幅分别为2.2%、2.0%,北京上涨1.6%,上海上涨1.1%。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卖地收入再创新高,绝非中国经济之福,这一点大家早已形成共识。毕竟,靠卖地维持经济繁荣局面,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卖地收入居高不下,直接推动住房价格一路飙升,导致民生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地方政府也对土地财政形成依赖之后,就有了强烈推高地价的意愿,形成“嘴上降房价,实际推房价”的道德背离;而随着这种卖地财政形成一种习惯和预期,最终会让整个经济因此出现扭曲,让经济转型背负重重压力。

地方政府有了土地财政收入,有钱就乱花只是一个方面,更危险的是还以此为担保,通过债券、BT和信托等融资方式,形成大量的地方债务。地方政府能借来钱,理由很简单,除了政府的信誉,更重要的就是稳定的卖地收入。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土地的价格毕竟是波动的,现在土地价格一再上涨,但保证不了未来还会一直涨下去。公众现在可以负担1万元一平米的住房价格,如果涨到10万呢?如此将风险滚雪球,政策肯定也不会允许。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各种机构对此进行了估算,其结果都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地方政府以当下的土地价格和土地政策为依据,去透支未来几十年的土地,这不仅会给当下造成种种困境,同时也会绑架未来的经济政策,让各项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骑虎难下、无法施展。

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末,政府性债务为30.27万亿,其中全口径政府性债务合计12.38万亿,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合计17.89万亿。

近二十万亿的地方债务,尽管风险总体可控。但如果没有新增的可靠财源,仍然依赖土地这一块,一旦房价预期出现波动,土地价格出现下降,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将会迅速增加,进而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在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大形势下。地方政府一年卖地收入4万多亿元,无疑于是旱池抽水,不仅透支当下的经济活力,而且会给未来经济运行埋下地雷。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通过顶层设计的改革政策,消除地方政府对短期增长的依赖,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