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2013上半年地产楼市“中考答卷”

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2013-07-15 13:44

[摘要] 六月结束,房地产市场迎来了2013年年中大考。延续去年的回暖走势,上半年的地产市场呈抛物线表现,形势大好。土地市场的量价齐升、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持续回暖、全面回升的环境以及普涨的房价,都让整个地产市场得以交出一份骄人的答卷。从宏观政策到市场形势,上半年的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可谓多姿多彩。

六月结束,房地产市场迎来了2013年年中大考。延续去年的回暖走势,上半年的地产市场呈抛物线表现,形势大好。土地市场的量价齐升、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持续回暖、全面回升的环境以及普涨的房价,都让整个地产市场得以交出一份骄人的答卷。从宏观政策到市场形势,上半年的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可谓多姿多彩。

  国内市场 关键词:缺失的调控

  与2012年延续一整年的空喊调控相比,今年新“国五条”的出台首先让我们看到了本质的转变。可惜地方政府消极的响应态度,使得调控陷入失效的尴尬。为了调控而调控,新“国五条”这只有型手除了在最初引起的哗然,到最后仅有少量地区响应,大部分城市的房企依旧我行我素,无睹政策。地方政府对待本次“国五条”的态度又一次让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的重大缺憾,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不缺少有形的政策,欠缺的只是政策的执行的力度。

  政策执行力度的缺失,让国内地产市场量价一路高歌,从季度开始,市场继续去年年底以来的景气回升态势,房屋销售增长强劲,地价持续上涨,房价快速反弹。和在建规模增幅低位回升,一线城市开发景气更是明显增加,众多城市也是稳中有涨,成绩一路飘红。

  也有表示,房地产行业在稳步回升的同时,外部环境却正在酝酿着极大的变数。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不佳,标红的答卷只是表象,国内房地产业实际上是喜忧参半的。

  柳州市场 关键词:房旱阴霾天

  柳州虽处于三线城市的位置,但受到大市场形势的影响,总体也呈现出较为跳跃的状态。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将柳州上半年的市场情况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属于“房旱时期”,房源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据数据显示,从一月到四月,柳州房地产市场新品供应表现较为低迷,房源供应量徘徊在两百至三百套之间,2月份甚至还出现了近年鲜见的“零供应”状态,一时之间“房旱”情况十分严峻。好在这样的状态并未长时间持续,便迎来了第二个阶段,5、6月的“活跃期”。楼市进入5月,房旱情况马上有了明显好转,七百多套房源像一场及时雨将之前的“旱情“浇灭。紧接着六月一千多套房源的提供,终于让市场活跃起来,旱情阴霾逐渐消散。

  总的来说,虽然在上半年中柳州的市场遭遇了难得一见的“旱情”,但整个市场在量价方面还是处于一种“稳中有涨”的状态。据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上半年柳州共有2890套住宅获得预售证并上市供应,新供应可售商品住宅面积达260874平方米。从1到6月,柳州共有32家楼盘的价格上涨,涨幅在100—1000元/㎡之间不等。

  下半年的展望 关键词:不确定

  从上半年市场整体的发展趋势看,地产业已经成为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下半年新一轮政策加码的可能性极大。从房产税试点的硬性确定到限购形式的升级,政府的一系列有形干预将会愈加明朗化。上半年楼市一路高歌而去,下半年留下很多的不确定。土地市场的流动性、货币政策的取向、整个大的国际经济环境等,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楼市的发展。

  市场百变,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自身的调节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方法,不确定的发展趋势。究竟市场还能否延续上半年的热潮,或者面临被调控限制,市场降温?没有人能在此时做出地去测。不知道的一切都是新的,我们姑且期待看看。

相关阅读:

杨超:对未来楼市调控的反思

作为中国首位经济科班出身的博士总理,很早就受到国内外的关注。2010年,其尚任副总理时,便有“克强指数”一词造出。然,“克强指数”倚重的三大指标(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额度),虽说比官方的GDP统计可靠,但“克强指数”却是存在缺陷。今又有“克强经济学”一词造出,可见其对经济问题的把脉方式被广泛之肯定。从“克强指数”到“克强经济学”(“克强经济学”非是总理一人之经济学),不仅是为表明其有别于上一届的政策路线,且昭示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政治经济理念。

本文中,笔者未用“克强经济学”一词,是因笔者认为仅从现有的措施来看,其“经济学”尚在建构和考验中,难言定型。况且,对现任总理的经济思想、经济观点和经济政策等,贴上刻意的标签为时尚早。然,不贴标签并非其不重要。故,笔者以“克强经济”概念称之。

首先,梳理“克强经济”的要义

无可否认,自“克强经济学”一词横空而出后,便引起国内外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国内,从官方到民间,从媒体到学者,均在热议“克强经济学”。但对于“克强经济学”一词的提法,却是有人评赞,有人反对,有人质疑,有人反思…然,无论反应如何,其经济思想、治理思路和出台的政策,均需研读与思考。

李克强上任总理后,面对地方债隐现危机、贸易壁垒增加、热钱出逃、银行钱荒等严峻考验下,其在“百日新政”中,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等。故,有媒体和学者将李克强总理所采取的这套动作称之为“克强经济学”。以“克强经济学”提出者归纳出的三大核心支柱(要素)来看,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化以及结构性改革”。换言之,是长痛不如短痛,以短痛换取长期利益,让经济重回市场轨道。

若从“不刺激、去,到结构性改革”而言,可以看出“克强经济学”的初步轮廓是倾向于支持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即“依靠市场机制,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放松市场而管住政府”。此也是“克强经济”要义之一。而用李克强总理本人的表述就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但如此“削权”自是人民的愿望,值得期待和称颂。然,此是自我革命,会有“割腕之痛”,或会引起剧烈波动。对此,有人担心在旧有体制阻击下,“克强经济”的改革能持续多久?也有人担心就目前“克强经济”的政策,会不会给下滑的经济雪上加霜?其答案是“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制度升级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之,其担任总理以来,六次提及宏观调控需“短长相宜、标本兼治”,且“克强经济”所秉承的是“长痛不如短痛”,其勇气,其智慧可鉴。

再者,以因银行间短期资金利率不断走高,进入6月以来,银行开始闹“钱荒”(“钱荒”是个伪命题,当下的中国市场并不缺钱,其流动性总量也非短缺)事件而言,“克强经济”显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其在一个多月中三提“用好增量、激活存量”,央行拒绝“救荒”未施援手,这悄然启动“放松财政政策,收紧货币政策”的策略或欲以金融之手,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此“克强经济”带给金融体系的震撼,让人想起了前总理朱镕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手笔:承受短期阵痛,换得长期增长。然,与朱-镕基的“受管理的市场化”相较,“克强经济”则是深入。但其共同点是都有“高GDP的恐惧症”。这或预示在“克强经济”下,我国经济年增长率将在7%左右,经济增速呈结构性放缓,进入一个新时代。

评点:“克强经济”试图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开支,约束政府权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实现结构调整,推进全面改革。然,此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殊为不易。

其次,回顾克强总理的楼市观点

众所周知,坊间曾盛传“要住房,找克强”。而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就先后近50次考察协调研究保障房工作。其强调“做好住房保障要注意建立健全融资、建设、质量监督、准入退出、运营维护一整套机制。”除了保障房,其还要求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给,抑制投机性购房,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

2010年8月,李克强说:“住房是居民的大事,也是政府的大事。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尽快增加基本住房供给,使群众有房可租、有房可买。”其且在九天内两提“落实楼市调控,要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

2011年10月,李克强指出“要把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结合起来,在主要依靠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同时,政府要履行保基本的职责,努力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次月,李克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实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同时在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公平分配上加强。”

2012年7月,李克强又指出:“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是改善民生之必需,也是今年贯彻稳中求进要求的重要举措,具有刺激消费、带动、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城镇化等多重效应,对有效应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坚决查处骗购骗租、变相福利分房、利用职权侵占以及违规转租、转售保障房等行为。”

在今年2月初,李克强(时任副总理)再次表示“在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坚持做好房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但有人说,李克强正式上任总理后,不再提调控而意外的“冷落”了楼市。其实不然,在今年3月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指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说明其并非不提楼市调控,也非不重视楼市问题。其只是有别于上一届频频“有决心”的表态。其深知楼市调控“靠喊话”是无果的,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若留心,则不难发现政府在调控中的“强权”地位正在趋于淡化,角色也在不断转化。

评点:在2003年7月,李克强就提出城镇化问题。而早在其大学时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就曾多次提到“城市化”概念。随后,在其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又对“城市化”更进一步分析。可见,保障房和城镇化是其楼市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简述对未来楼市调控反思

毋庸置疑,当下的楼市又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亟待改革的转折点。对于楼市,的确需要一位真“懂经济”的总理。其实,自李克强上任总理后,民众便盼能改变楼市的现状,期待调控能“立刻强”。

今年3月17日,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问时,在回答的11个问题中,一是,居然没有记者提问民众普遍关心的房价问题;二是,李克强回答内容中29次提到改革一词。记得,李克强也曾多次表示:“改革是的红利”。可见,改革是“克强经济”的又一要义。李克强总理,不仅被中外媒体称为“改革派”,还被看作是“市场派”。

就楼市调控而言,“克强经济”已经得到了验证。其多次提及的调控需“短长相宜、标本兼治”,已表现在现行经济政策中不出台刺激措施,及去化(关键是体制内部门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克强经济”指导下,几乎没有出台刻意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楼市调控政策,即便是面对房价、频出,“克强经济”依旧平心观之、冷静处之而“按兵不动”,明显释放出要依靠市场机制去解决的信念,坚持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而留给楼市自我矫正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回归真正市场轨道。换言之,“克强经济”不在于强调政府要做什么,而是强调政府不做什么,其基本特征是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或可说“克强经济”下楼市调控是“调控之调控”的无为而治。而非“休克疗法”。 “克强经济”其关键词应是“市场、供给、效率、公平”,其中“强化市场”是首要关键词。即,李克强所言:“政府的力量很难替代市场,我们倒不如专心考虑如何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诚然,对楼市的种种异动,“克强经济”也并非是“无动于衷”,而是“甩开膀子”做政府能管住、能管好它应该管的事。在6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并且出台六项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步伐。这不仅是对保障房建设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也是“克强经济”中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在“克强经济”下,虽然楼市中的商品房市场去化干预将是一种趋势,但房企当注意的是市场优胜劣汰作用或比政府的干预更有力,也更无情。在“克强经济”下,将难以再出现过去不惜一切“保八”或类似“四万亿”强心针刺激计划,其“不片面追求GDP”也将淡化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地位。加之,货币政策的日趋收紧,使得需要大体量资金支持的房地产业或将面对“断粮”的窘境。未来楼市中的房企,将呈现“适者自强生,劣者自销毙”之象。

早在2009年,李克强总理受命具体负责制定《中共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就指出“中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强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当下“克强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正着力于第三产业和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而房地产业必将在结构性改革中受到冲击,对此房企应尽早以“短痛换长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求稳步健康的发展。

评点:以“克强经济”要义内涵及措施来看,再次印证了笔者所提出的房地产将步入“白金时代”的观点。在“克强经济”下,楼市将呈现出“房价相对合理、行业分工细化、房企发展稳健、更加注重品质、战略跨界多元,提高性价之比、展现真市场化”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未来楼市中“克强经济”将成为新常态,其虽不宜过早贴上“经济学”的标签,但“克强经济”表现出的内涵和要义,无疑对调控政策和楼市发展的影响至关深远,确值业界关注与思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