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央行34个月来首度加息 拧紧楼市调控“发条”

新华网  2010-10-20 16:43

[摘要] 央行19日晚间宣布,从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34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央行剑指何方?加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34个月来首度加息央行剑指何方?

央行19日晚间宣布,从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34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央行剑指何方?加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记者采访的们普遍认为,这一决策出乎意料,但在情理之中,它将给市场带来影响是“喜忧参半”。建议未来的加息必须控制好节奏,并采取弹性措施,防止经济过快下滑。

加息体现应对通胀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日起2010年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说,最近国内通胀预期抬头,预期9月份CPI同比增幅或为3.6%,10月份或为3.4%,通胀现象较为严重,央行此时加息有助应对通胀威胁。

同时,央行加息也向外界传达了收紧流动性的决心。近段时间以来,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譬如大豆、小麦、棉花、白糖等均大幅上涨,国际金属价格也在一路攀升,通胀忧虑成为盘旋在市场上空的阴云,引起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在全球多数国家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央行出乎市场预期的“反向操作”,表明政府不再把GDP的增长作为考核指标,而是把保证民生以及社会和谐放到了的考量位置上。

“也许收紧银根会导致经济增长暂时放缓,但通过这次的加息,可以把决意要抑制通胀、稳定房地产的信号明确传递到市场。”林江说。

拧紧楼市调控“发条”

由于此次加息是在国庆节假期前国家出台了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各地也相继颁布了“限购令”的大背景下,很多表示,央行加息将加强楼市调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此次央行加息主要目的是对抗通胀,对楼市调控也起到一定作用。“数量限制、加息和征税,三管齐下,对楼市来说将是很大的利空。”李大霄说。

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冒余则认为,加息主要将对地产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向业界透露了坚持严格调控的信号和预期,而且这种预期可能是持续的。

加息将有助于减少外部压力

业内表示,最近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了要求人民币的压力,此次加息将有助于减少外部压力,达到管理通胀、调控地产、减缓汇改压力的效果。

但加息也引发了业内对于可能会加速热钱的流入的担忧。林江说,过去没有加息的时候,市场都在炒人民币,现在加息了,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利息差更加明显,很容易造成热钱涌入。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他觉得中国加息的时机,是美国先加息,继而是香港加息,中国再跟着加息,这样可以避免成为国际热钱的流入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热钱加速进入也容易推高资产价格,给当前的楼市调控制造麻烦。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6月起,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外资同比增幅开始转正,且增长迅速。仅9月份,完成备案的外商房地产企业中,增资的达43家,新设立的有31家,这些数字均大幅超出过去3年的平均水平。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韧说,现阶段我国对或明或暗流入楼市的外资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房地产领域调控正处于不断加码的关键时刻,须谨防其干扰调控成效。

此外,加息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给一些处于回暖复苏的产业造成压力。“听到加息的消息后,我有些担心,今年以来的困难太多,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家福说,他们刚刚消化人力资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订单也出现回升的态势,这个时候加息让他感觉有点压力。

林江说,很多出口企业原来只要面临汇率的问题,现在加息了,还要面临利率的考虑,增加了其借贷成本,导致出口成本、经营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这会对企业产生双重打击。

未来需要控制加息节奏

对于加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关建议:一是控制加息节奏。林江说,这次加息25个点还是“保守的”。因此未来必须控制好加息的节奏,不能让经济“硬着陆”。

二是采取弹性措施,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王韧说,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已经带领中国走出低谷,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全年增速仍可能高于10%,这给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留出了空间,但毕竟中国经济的恢复基础仍然不牢,如果发现经济下滑过快,应当及时调整政策,防止经济出现过冷。

三是防范热钱需堵疏结合。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账户未开放,可通过清查贸易项目混杂结汇、地下钱庄等渠道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减少其在资产市场的投机获利机会,同时,要加大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借此引导热钱流入实体经济、将其变冷。

标签:加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