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理财 > 正文

万能险迎来停售潮 叫停险企借机炒作

上海证券报  2010-06-28 14:14

[摘要] 6月以来,有关部分保险公司停售万能险的消息漫天飞舞。尽管最后真实版本的信息是,所谓“停售”,并非万能险产品,但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接到了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约谈电话,或以“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或以“新产品推出时要”为由,噱头十足。

“你好,我们有款险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建议你抓紧时间买一份。险它有保底再加上可能的高,加上现在通胀那么严重,如果加息险更高,现在买是很划算的。”

6月以来,有关部分保险公司停售险的消息漫天飞舞。尽管最后真实版本的信息是,所谓“停售”,并非险产品,但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接到了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约谈电话,或以“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或以“新产品推出时要”为由,噱头十足。

代理人声声称好的险却为何遭遇停售?这趟停售前的末班车要不要赶?噱头背后,者疑惑重重。

停售背后的真相

根据险账户资金的原理与属性(其工具通常偏重于短期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拆借市场、国债、企业债等),险产品的结算利率通常随加息预期的增强而上调,也就是所谓的“利随息涨”。

今年一季度以来,市场上的加息预期一致强烈,物价上涨速度较快,通胀预期明显。今年5月份以前债券市场的表现也是相当不错。按常理来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应该是逐步走高。

而事实却是保险公司一致下调险结算利率,就连一直被业内视为险产品标杆的平安人寿也终于“放下了结算利率居高不下的身段”,其个人险的结算利率(年化利率)从年初的4.5%下调至5月的4 %。

险结算利率为何在走下坡路?这主要在于:保险公司压力的增大以及对未来行情的无法把握。进而,险停售背后的真相是:今年保险资金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在固定类难以提供丰厚利差、股市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愿意以过高的资金成本为代价换取业务规模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今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亦是保险公司无力推动险的背后“推手”。新准则下,保费收入并不能全部计入保费,要进行保险合同分拆以及重大风险测试。对于险,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计入保费。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即便险销售量再大,其大部分保费也进入不了“保费收入”这一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险对保费收入规模的拉动作用。保险公司自然对其热情渐失。

别被“停售”迷了眼

保险公司做出的停售决定,却成了某些代理人的炒作良机。“新产品要,停售产品性价比更高”,抓住消费者的惜购心理,一边“叫停”,另一边却在“叫卖”。这样很容易令对保险缺乏足够了解的客户产生误解。

针对这种借机炒作行为,保监会近日约谈了存在上述行为的相关保险公司,并对其进行提示,要求上述公司不得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炒作,同时做好停售产品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强销售行为管理,如实告知客户产品本身。

事实上,者应理性看待这一停售事件。保险公司推不推险,对消费者而言其实关系并不大。者不要因为保险公司将险打入冷宫,就跟着“自动放弃”险这一品种;当然,更不要因为代理人来借停售推销,就盲目冲动购买。

相较其他险种,险有其独特。它缴费相对灵活,保额随投保者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障需求,进行灵活安排与调整。同时,还提供附加搭配各类疾病、健康、意外等附加纯保障型险种。这些产品作为附加险,其费率自然比作为主险单独投保要划算得多。另外,险的各项收费是公开的,初始费率、保障成本、管理费用等小项目,投保者可以一目了然。

相反,对于那些更追求高的消费者来说,险或许就不能投其所好了。

需要提醒者的是,作为理性的投保人,到底购买哪些产品,关键还是看自身需求,以及对各类产品的了解程度,不要跟着保险公司的促销风向转,这样才能善用产品,为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险规划。业内认为,购买保险的基本顺序应该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买保障型产品,比如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再买具有理财功能的产品。

标签:万能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