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楼市调控出手要重落点要准 政策出台当慎之又慎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14 09:02

[摘要] 严厉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称《通知》)自4 月 17 日 公布以来,中国楼市氛围大变。长期不合理上涨的房价开始止步,并有望进入下行通道,交易量陷入低迷状态。

严厉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称《通知》)自4 月 17 日 公布以来,中国楼市氛围大变。长期不合理上涨的房价开始止步,并有望进入下行通道,交易量陷入低迷状态。

此次调控的政策目标十分清晰,就是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民生的福祉就难以得到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就难以持续。过度投机行为的泛滥现象,必须得到果断遏制——不如此,楼市调控尽管方向正确,最终效果却难以保证。

政策既出,地方积极行动起来。总体来看,不少地方所出的细则,大体符合调控的原则与精神,与此次楼市调控的节拍基本吻合。但是,也有少数措施未能从全盘上考虑,副作用较大。鉴于房地产的诸多问题与地方“土地财政”密切相关,与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用力程度密切相关,故此,地方如何落实是次调控精神,至为关键。

有必要先厘清的是,政府针对楼市沉疴出台严厉新政,绝非要置房地产行业整体陷入“冬天”。目前坊间流传的楼市“崩盘”论,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楼价合理回落并不意味着跌得范围越大、跌得幅度越深就越好。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行业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未来城市化的任务依然重大,广大人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需要依然存在,这些行业的基本面没有消失。新政意欲通过抑制不合理的需求来抑制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意欲通过节制过度投机行为来整肃市场秩序,这是新政的实质。

在理解此次楼市调控真义的基础之上,当下很重要的命题,是各地的后续调控政策如何把握节奏,把握力度,既能襄助实现政策目标,又不至于伤害到行业的根基;是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如何实行有效的实施细则,来达到上述调控目标。我们的看法是,出手要重,但是落点要准,尤其是涉及面广的政策,更需慎重。是在金融危机后,不少地方出台政策鼓励大家买房刺激内需,如果现在进行大面积“清算”,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

这就涉及到各地后续政策出台时,应当给居民合理的预期。比如,针对投机性购房,就是要极大地提高交易成本,使得投机者不再抱什么幻想;但对于更广大的居民来说,则要给他们相对稳定的预期。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居民受到舆论影响,认为楼市调控就是为了把房价降下来不惜利用各种手段,由于信息不清楚,只好乱猜测,“假离婚”现象已有出现,为的是把一个家庭分成两个家庭,躲避交某某税。

围绕后续调控措施的出台,我们认为,有几个认识必须坚持。其一,抑需求须与增供给并行;其二,市场手段优先于手段;其三,金融手段优先于财税手段;其四,政策落点应着重调增量,而非调存量。

回顾近一个月来的楼市生态,一个总的感觉,社会普遍认为政策着力点是在抑制需求。这固然是没有错的,不合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但如果我们认真解读的《通知》,会发现该文件的精神,既包括了抑需求,也强调了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很简单的市场逻辑是,如果有效供给不能增加,只从抑需求上发力,力度均匀自然没有关系,但若用力过猛,则既不能使得供需平衡,还可能扭曲市场。而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强保障房建设,又与政府责任的担当紧密相关。无疑,从楼市的健康发展角度看,抑需求要与增供给并行。

同时,在具体调控手段运用上,也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一个基本的理念是,能够用市场手段的,则尽量少用或不用性举措。如果一些手段有短期效果而副作用较大,当慎用为好。

这次楼市调控,给社会和市场触动较大的,是严格的限贷政策。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于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定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发展商说,“就靠现有政策,不再出新的,如果坚持到年底,房地产就会趴下。”这话可能有些危言的味道,但也说明,金融政策的威力已经十分巨大。金融手段相对灵活,宽严程度也容易调节。

税收调节当然也是一个调控选项,如在交易环节合理征税,对于抑制投机同样具有效果。从大方向来看,在条件成熟时候开征物业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若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是以调控的名义,推出保有环节的征税措施,其后续效果有待仔细评估。比之金融信贷手段,财税手段更具有长期性,更具有难以逆转的刚性色彩。一旦政策推行,势必涉及千家万户,政策出台当慎之又慎。

进一步说,相关调控措施,重点应放在增量部分,而不宜急于在存量上做文章,因为以往的购房者各有其当时的理由,这些存量部分背景复杂,情况不一,且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因素。只要在增量上严格打击投机,自然也会波及存量市场,使其得到调节。如果增量、存量一起调,代价可能过大,重创市场。

总之,楼市调控是篇大文章。文章已经开了个好头,后面的段落怎么去续写,大有讲究。政策的科学性、平衡性做得如何,还需要把握好节奏,正如治病救人,需要猛药,但是,是把药一次都下完,还是分疗程,根据病况而下药,就会有很大区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