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观点 > 正文

李开发:用一个制度保障13亿人"住有所居"

华北地产  作者:宋尧  2010-04-20 08:03

[摘要] 最近的10年,李开发一直活跃在国家房地产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活动中,房价,保障性住房,调控的结果总是与愿望相背,李开发在思考系统化住房保障制度。正象原建设部长汪光焘在一次会上所说的那样,“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实践证明靠市场化的做法是不能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导语:

连续两年向国家主管部门提交《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在举注的郎顾之争中,李开发挑起了这场论战并成为核心人物,尤其是坚持国企改革MBO模式导致毁誉参半。参与推动了国家交强险制度的改革,李开发称,中国每一个开私家车的人,有理由请他喝茶。2005年举注的环保大事圆明园防渗工程中李开发是站出来力挺防渗工程的;2008年底,广州许霆ATM机取款案一审判决无期,李开发做客台,用经济法、电子商务法、民法、经济合同法、中国银行章程的条款力挺许霆无罪,为后来许霆案二审改判五年拉开帷幕。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反垄断法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中每每都有其身影。一位长期关注民生、来自基层的实战派经济学家提交了《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并称可以赢得地方政府、富裕阶层、房地产开发商的多方面支持,值得国人关注。

在经济学家当中,李开发属于一个异类,与他那些有着西方经济学院经历的同行不同,他是一位从地方政府、企业、国家部委研究机构一路走来的实战派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某种程度上成为贬义词,甚至被一些媒体贴上权贵代言人的标签时,李开发总是在“为民生执言”,活跃在诸多经济问题的讨论舞台之上,2003年以来一直被媒体以“穷人经济学家”相称。

2010年两会到来之际,一份题为《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2010版》的文件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了媒体广泛的报道。由于该文稿的主要起草人正是李开发,李是一个从基层一路干过来的经济学家,他自称是实战派,在郎顾之争与圆明园防渗工程大争论中,一交手就能揭穿对方破绽。在这个建议稿起草过程中,他说其实十易其稿并不难,关键是要可以操作,和谐共赢,他要和政府官员、开发商做多的交流。学者应当以民生发展建言为己任,“民为邦本,国为民立”,李开发不无感慨地对记者称,“民生所在,即爱之所在。为民建言,不求功利”。

关注的二稿

多数人并不清楚的事实是,刚刚提交给国务院厅、国家住建部的这份文件其实已经是第2版了。2009年两会前,李开发便完成了《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稿的写作,并在上交的同时通过媒体发布。

最近的10年,李开发一直活跃在国家房地产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活动中,房价,保障性住房,调控的结果总是与愿望相背,李开发在思考系统化住房保障制度。正象原建设部长汪光焘在一次会上所说的那样,“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实践证明靠市场化的做法是不能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后来的2008年11月,温总理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要设计一个好的住房制度。李开发告诉我们,他研究城市居民的住房,研究农民的住房,研究人口流动大背景下住房的制度环境。他认为靠任何一个单向的政策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应当出台一个系统的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城市之间人口就业流动以及城市到农村的人口的住房问题。李开发称是研究中国农民的住房制度有意思,中国有八亿农民,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住房问题,其住房制度体系就是宅基地制度。宅基地制度的核心是成本价住房,这个思路与国务院1998的23号文件、34号文件保障性住房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农民与城市居民是平等的,把农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成功经验与国务院关于保障性住房保本微利的文件规定结合起来,扩张完善为一套完整的国家住房建设制度。一个制度管到底。李开发告诉记者,他在2007年6月30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的《保障性住房研讨会》上的发言中,便有了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的基本框架。

而此后,李开发又马不停蹄地深入到深圳、广州、南京、武汉等许多城市进行调研,与众多的地方政府官员讨论保障性住房建设。此外,李开发还与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许多中低收入阶层的民众做了大量联系和沟通。最终在2009年两会前夕,《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完成。

然而,当时那份耗费了李开发一年多时间的建议稿却备受争议,一边是赞扬与鼓励的声音,也有批评与质疑之声。甚至有个别“砖家”误读为要给城市每个居民分一块地。“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只要能细看一遍文稿就知道就能判别。”到今天,李开发想起这事依旧显着很不服气。2010年3月,做在记者面前的李开发坦率地承认,2009年的建议稿,光顾“正确”,团结大多数做得不够。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建议稿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好的制度至少得可行

与2009年的版本相比,新的文稿更着重于和谐共赢,思路更沉稳、更实在。不再仅是一个有着良好设想的建议稿,而且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从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领导、房地产开发商、比较富裕的多套房持有者,普通购房人、客,我在过去一年都曾交流过。请到100位城市市长,给我一个时间的介绍,我相信,支持人不会少于70%。”李开发极其自信地说。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一个好的住房制度是不应该只是满足一些经济学上的理论原则,也不是外国住房制度的照搬照抄,最重要的是切合中国国情。有高层人士指点,一个建议稿要得到领导层重视,不能象2009年版,只有条文,还要有解读与可行性认证,才有说服力,也才更容易得到认同。今年的2010版就是照这个模板做的。李开发说,“什么是正确,正确就是切合实际,能解决问题。”全然不同于近些年来只认死理、不知变通的其它的一些改革派经济学家。

一个制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有丰富的研讨与故事。铁肩担道义,学者不容辞。李开发说,中国的国情相当复杂。人口太多,平均资源太少,文化底蕴、历史习惯与计划经济的积淀,要为这样一个大国提供一条可操作的务实的政策方案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兼顾思考的内容太多。作为一个学者,如果能完成一个对社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它比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00篇学术论文来得更重要。中国的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即未来的《住房法》,它必须兼顾13亿人口的需求,兼顾城乡差别,兼顾劳动制度,兼顾土地制度,兼顾户籍制度的改革,兼顾政府财政收入的平衡,兼顾先富起来的人群与需要,兼顾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情况,其难度与深度无疑是当今首屈一指的。

李开发告诉记者,建议稿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政府文件资料,力求主要思路与国家现策相吻合。“这是建议稿有希望实施的关键所在。”在亲手递给记者一份《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建议稿)》2010年版的副本时,李开发称自己没有报酬,只有责任;没有私利,只有理想。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李开发称,“把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国家住房制度设计出来,形成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版本,为国家采纳建议,或者为最终‘设计一个好的住房制度’(温总理语)提供借鉴与参考,也算功不可没。”

标签:住房保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