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观点 > 正文

住建部部长谈住宅60年:让更多人"住有所居"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09-08 01:47

[摘要]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因为人们总想从他的言行中探询房价涨跌的信息、住房保障政策的方向。

也正因为背负着住房保障和楼市稳定的双重职责,他显得格外谨慎,“多做少说”是他一贯强调并践行的信条。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有个心理转变过程”

大学毕业后的集体宿舍生活,虽然已经过去35年,但在姜伟新的脑海中,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它承载着姜伟新对于住房曾有过的青春记忆。

“1974年我从毕业,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单身宿舍。我记得,同住的伙伴如果有结婚的,一般情况下,单身的那个就要想办法挤到别的宿舍,或者在各个宿舍‘打游击’。结了婚的年轻人从住集体宿舍到两家合住一套房再到分上一居、两居,总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在这种按级别、工龄、年龄、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进行分配的制度下,姜伟新和同时代的人们一样,的选择就是排队等候。

1998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对习惯于排队等候分房的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心理冲击。从此,人们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买房子,不仅要考虑房子的价格、位置,还要为房子今后的贬值操心。

那年,姜伟新已任国家计委司司长。他说:“当时我已经住上了一套4间的房子,但是按照规定,已经分配的房子也要掏钱买回来。对于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心理上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过,我的这个转变过程要比别人短一些,因为我本身就是制定这项政策的参与者。”

如今,在回顾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时,1998年作为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镌刻在人们记忆中。事实上,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自1980年6月,中共、国务院在批转基本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时就已徐徐拉开。

经过20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逐步走向住房设施齐全、拥有产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建筑面积28平方米。

姜伟新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变化,不仅是住房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转变。”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国城镇商品住房的比重已达80%左右。姜伟新表示,国内外经验表明,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多样化住房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他说:“尽管现在商品房市场出现部分地区房价快速上涨,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每次看到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对于奉行“多做少说”的姜伟新而言,不管平日里有多忙,他一年总要安排4至5次到基层调研的时间。

担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以来,黑龙江、宁夏、福建、湖南、山东、内蒙古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每每看到群众住房困难的场景,就像有一块巨石压在姜伟新的心头,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他说:“看到有的群众住在解放初期建造的房子里,没有上下水;有的住在筒子楼里,用水、上厕所都要到楼外面;还有的房子,因为雨水常常漫到屋内,住户把道门槛和第二道门槛砌得高。每次看到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住房保障,在姜伟新看来,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任务。2007年,姜伟新刚到建设部任职时就曾说:“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采取切实的措施,抓出成效。这也是我到建设部工作后重点思考和推进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在那一年12月,一个名为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的机构就从原有的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分离出来。200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撤销原建设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姜伟新说:“从1952年开始,我们部的名称几经变更。从最初的建筑工程部到如今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国务院对百姓住房问题的关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位的任务就是住房保障。”

事实上,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要想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仅靠商品化是不够的。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要另辟蹊径。

姜伟新说:“人们对保障房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各级政府要大量投入,若干鼓励优惠保障房建设政策的制定实施,也要牵扯到各方利益。另外,保障的形式也一直在争论。”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建立、完善和有序发展的阶段。

姜伟新表示:“保障房、商品房缺一不可。少部分是保障房,大部分是商品房。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市场化推进得越快,就越彰显出保障房的必要性。现在政府财力大幅度提高,也有能力为低收入群体解决居住问题。”

“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期待我能做得更好”

住房,既有商品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在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住房矛盾愈加凸显。

作为房地产业的主管部门领导,姜伟新坦言:“我们部两个任务,一是搞好住房保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是很难。”

然而,人们对他寄予厚望。有舆论评价他说: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实践经验。这样的评价基于他的个人经历。

一方面,从原国家计委司科长直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在宏观经济部门工作,期间曾到香港考察过住房政策;另一方面,他还有过7个月的“开发商”经历,1988年作为青年干部被原国家计委派到华联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目的是学习市场经济。

姜伟新说:“记得我当时经手两个房地产项目,成功了一个,失败了一个。的确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喝了一口水。”

上任之初,有南方媒体报道过他的个人经历,姜伟新说:“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经历,人们认为我这个人对房地产市场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期待我能做得更好。”

人们有理由这样期待,因为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

自1998年我国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开始形成。房地产业很快扮演起拉动消费的重要角色。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部分地区同时面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性问题凸现等问题。飞涨的房价,已成为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对于2009年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姜伟新认为,既有刚性需求增加,也有土地供应、开发、管理和资金供应的问题。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如何看待房价的涨跌呢?姜伟新说:“住房商品化以后,客观上很难避免价格的波动,我们希望商品房的价格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升也不要升得太多,降也不能降得太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职责,姜伟新表示,一方面要促进商品房市场平稳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实现“住有所居”做出不懈努力。(来源:新华网杜宇)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希望大家评价我没有白吃饭

【人物介绍】

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今年也正在经历着人生的一个甲子,这位出生于黑龙江的北方汉子人生阅历丰富,曾在农村插过队,七十年代中期毕业于。

具备开发商经验、拥有发改委经历的姜伟新部长在工作中既展示出宏观管理的视野和胸怀,又显露着从事具体工作的智慧和才干,尤为重要的是他深知民生之多艰。行事风格低调、强调少说多做的他却在强势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面对涨跌两难的房价问题,姜部长最期望的是实现价格的平稳,让所用的老百姓都能“住有所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6时30分报道,记者采访从邀请姜伟新部长听“农村泥草房改造后农民喜迁新居”的一段广播录音开始。

录音原文:黑龙江宝清镇洪峰村农民李海军夫妇,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漂亮的新房:我们家有地热、沼气、太阳能,前房子是土房,盖房子给补贴建了个大砖房,村里80%以上都是砖瓦化!

姜伟新听完录音后说:“我们部里边曾经专门派小组去黑龙江、吉林去农村了解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情况。现在是这样,政府对农村困难的住户给危房改造的支持和补助,其中少量的还准备由下而上的的搞节能建筑。刚才我听到的这一段录音,可能就是黑龙江一个村里面的一些变化。”

农村泥草房改造让农民重获生活的力量

姜伟新表示,农民对这种变化感到高兴,政府还会继续给予一些支持,眼下这个阶段主要是支持农村困难户。

姜伟新:“刚才录音里讲到保温,这是我们部门职能之一,对农村建筑节能要求很明确、也是很严格的,现在我们有专门的资金来支持,资金不多但已经启动。北方保暖是重要的,盖房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外墙加保温层,这对冬天保暖节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将要推广的做法。”

从农村泥草房改造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统筹协调发展中乡村的城镇化也在加速。

姜伟新说,改革开放伊始党国务院就意识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1978年以后,尽可能安排城市建设的同时一定顾及到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比如修路,镇通乡、乡通村的路,通入很大的;村村通(主要是三个部分: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总体不错,还要继续完善。”

如今农村的村民们自己也希望快一点城镇化!在姜部长的室里,他指着画册上的图片说:这张是低矮潮湿的棚户区,而旁边这张是改造后宽敞漂亮的住宅小区,你看:前后可是天壤之别!姜伟新表示,这不光是内心的一种喜悦,最重要的是生活的力量。

姜伟新:房价总会有涨有跌,要上好“认识市场规律”这一课

一边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都在瞩目:中国的城镇化正成为拉动经济的引擎之一;而另一边,城镇化加速的背后是不断涌进城市的人群,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6.07亿,“居住”成了城市里的大问题。姜部长坦言:在他的工作中住房凸显出的房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姜伟新说,从我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角度讲,希望商品房的价格平稳,所谓平稳升不要升的太大,降也不要降的太大,波动不要太大、波动时间不要太长。从市场规律看,既然是商品房,既然是市场化,波动是必然的,能够做的、努力做得是让它平稳一点。

姜伟新部长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按着规律走,我国住房从1984年开始实施货币化,到现在25年了,进程比较快。人均的居住面积从原来的6.7平米到了如今的近30平米,不仅面积增加了,功能和条件也都改善了。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继续商品房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姜伟新还提醒大家:房价总会有涨有跌,要上好“认识市场规律”这一课。

当被问及作为建设部部长,是否想过未来大家对自己的评价时,姜伟新说:“希望大家评价我没有白吃饭,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尤其在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方面,做了一点事!”(来源:中国广播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