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观点 > 正文

土地市场并非自然升温 "夺战"不代表回暖

新京报  作者:冯海宁  2009-05-21 08:39

[摘要] 北京土地整理储备19日上演了一场久违的夺地“大战”:通州区通胡大街70号地在经历了现场80轮竞价之后,最终成交价格定格在6.24亿元,超出底价2.44亿。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土地争夺战已经打响。(5月20日《新京报》)

北京土地整理储备19日上演了一场久违的夺地“大战”:通州区通胡大街70号地在经历了现场80轮竞价之后,最终成交价格定格在6.24亿元,超出底价2.44亿。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土地争夺战已经打响。(5月20日《新京报》)

与此同时,北京另一地块———广渠门外10号地启动竞拍,短短12天内,楼面价107.69%,竞拍报价超过21次,单日竞拍价涨幅2.3175亿元。业内人士和对夺战的普遍看法是:这是土地市场回暖的一个信号,甚至是楼市全面回暖的重要标志。这无疑给开发商及其利益群体打了一针兴奋剂。

土地市场突然升温,公开的原因是近期楼市量价齐升:一是部分开发商资金回笼有钱拿地,更重要的原因是开发商信心回升。还有一些不公开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允许开发商缓缴土地出让金、延期开发;一些地方政府减少了土地供应,北京今年计划供应的商品房用地就比去年减少300公顷。土地市场不是自然升温,而是某些人为原因制造的土地紧缺。

但是,开发商只看到土地稀缺,却没有看到土地市场有大量存货,如万科仅在上海的土地储备已达到299万平方米,足够开发6年;只看到楼市量价齐升,却没有看到虚假成交和商品房空置面积,仅北京市场上的空置房,大概可满足2到3年的需求;只看到楼市回暖的迹象,却没有意识到经济大环境的低迷;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能只当土地市场的供应者和获利者,更应该是楼市健康发展的引导者。

无论是开发商囤地还是地方政府囤地,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而且直接或者间接推高了地价和房价,给国家稳定楼市埋下了地雷。也就是说,夺战不仅开发商有风险,国民经济同样也有风险。

有媒体不久前对2007年命运进行过调查,结论相当冷峻:拿走“武汉”的开发商面临资金考验,“福州”的开发商有被迫养猪的念头,中国“单价”的开发商最后以退地收场……

夺战的上演,给买房人、给中国楼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麻烦,无论是土地的买方还是卖方,头脑还是冷静一些为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