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住宅产业化:推动住宅产业健康发展

房地产门户-房天下  2007-11-29 13:03

住宅产业化面临重重障碍

曹立国(天津建工集团总公司设计院副院长):从天津二建钢结构基地的际遇可以透视出当前住宅建设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一是住宅建设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住宅建设工业化水平,而工业化生产的前提在于提高住宅部品的整体生产水平。目前我国的住宅部品、设备的开发和试制工作仍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导向作用的认定体制和激励机制。重复开发,低层次运转现象十分普遍,住宅产品类别少,品种单调,质量差。普遍满足不了现代住宅建设需求。

二是提高住宅部品生产水平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我国至今尚没有建立健全部品认证制度和部品准入制度。住宅部品缺乏可靠性能和质量的保证。部品市场不规范,次品充斥施工工地。优良部品受到冲击,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普遍受阻。比如钢结构住宅中墙体材料不仅技术含量高,在住宅中比重也较大。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中墙板用材五花八门,有LC板、太空板、西艾斯板等,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和标准,直接影响了开发商采用钢结构技术的信心。

三是我国住宅性能评价和认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住宅性能高低,比台隔性性能、隔音性能、抗震性能等,是衡量住宅建设体系先进与落后的核心指标,它不仅关系住宅质量,而且关系到住宅建设的综合社会效益,比如节约能源原材料、节约土地等。目前政府缺少对新技术、新材料及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引导政策,而开发商急功近利,只是满足于低标准和低质量,造成住宅建设的综合效益低下。

曹立国说:"住宅科技是住宅产业化的先头部队。目前,我国多年来在建设科技上,安排了大量的科研项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我国住宅建设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早已达到60%以上。"

住宅建设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远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当前住宅建造技求仍处在极度落后的状态,基本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操作形式的湿作业劳动.而对住宅部品来说,产业化水平差距更大,系列化产品不到20%,不但品种少,质量差,而且同种产品的规格繁多,性能差,普遍达不到现代居住水平的要求,普遍缺乏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住宗产业运行机制,造成各行业的多头引进、开发。

"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是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曾留学日本的陈志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发达国家,包括欧洲诸国,日本以及美国等二战后基本上都经历了工业化、标准化的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由集团住宅体系的发展,转向全社会化、全行业化的通用化住宅部品的发展。取得了彼此协调、互相制约的共同繁荣的生产机制。各种生产环节在标准化的保证中井井有序,并不断淘汰过时的产品和技术,不断地自发地更新和发展,生产能力和产品的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住宅建设纳入了"精品"发展的轨道。美国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其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们认为,我国住宅建设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住宅建设中能源、原材料、土地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人均耕地3.73亩的47%,水资源仅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目前普遍使用的实心粘土砖建房,每年毁田12万余亩。长期发展下去,将难以提供足够土地资源以支持住宅建设高速发展。  

刘锡良(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我国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劳动生产率只及发达国家的1/5或1/6。美国一个建筑工人每天可以建造100平方米住宅,日本每条工业化生产线上,可以在48造出一套房子来。而我国工人仍以在施工现场湿操作为主,每人每天只能建10平方米。因此造成建筑成本高、住宅价格高、施工周期长。

们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人民提高居住条件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住宅建设的低性能低品质局面如不改变,势必影响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推动住宅建设由"数量型"向"性能质量型"转轨。

我国住宅建设产业化出路何在

目前,我国住宅建设规模居之首,城镇住宅年竣工面积在5亿平方米以上,加上农村,每年约10多亿平方米,而且增长势迅猛。其中大多数住宅还在沿用分散化手工作业,生产形态和生产方式,既不符合人民群众提高住宅质量,改善住宅性能的居住需求,也不符合我国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资源少的国情。因此,国家应采取积极政策,引导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迅速向纵深进展。

张佩生(天津建工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我国商品住宅进入了新的换代期。住宅需求拉开档次,中高档住宅率先进入换代期,旧有住宅已普遍进入淘汰期。人们对住宅从量的需求逐步转向质的需求,追求高品质住宅已经形成大趋势。而新型住宅离不开产业化的支撑。

刘锡良教授:我国住宅建设产业化应围绕建立和完善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部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住宅性能认定体系,加强住宅产业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为此,们建议,一是继续进行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完善住宅建设配套技术法规。二是加快完善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新型住宅建筑体系。我国国土疆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风俗文化、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都很不相同,各地传统的建筑形式原本就存在差别,选择新型住宅建筑体系也需要因地制宜。此外,如加强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政策配套工作,建立住宅产业化基金等,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