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观点 > 正文

冯海宁:有地等于有钱 整治开发商囤地先斗大地主

新京报  2007-09-18 10:09

《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日前发布,的“地主”是碧桂园,土地储备4500万平方米。在许多二三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难以拿到土地,规模较大的跨区房地产企业往往具有明显的竞争。(9月17日新华社)

碧桂园之所以成为“地主”,一方面是因为有钱,卖房暴利、上市融资、银行支持都为开发商囤地储备了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碧桂园作为上市公司,必须用土地储备量来吸引者。还有一点就是开发商的过人胆略,即以赌博的方式加速垄断。

反过来,有地就等于有钱,45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可以让碧桂园在股市更具资金吸附力,同时也可以吸引银行继续信贷支持,从而加快了碧桂园以后的拿地节奏,可以把更多的土地圈进来。相信,仅现有的土地储备量就可以维持碧桂园“一生”富贵,如果政府继续允许碧桂园拿地,碧桂园都不用做开发商了,只做土地“倒爷”就会富得流油。

必须承认,像碧桂园这样大肆囤地的地产巨头,其对楼市生态的破坏性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大批量的圈地行为,不仅在挤占有限的开发用地资源,使其他中小开发商无地开发;同时,高价拿地行为,实质也是一种哄抬地价进而哄抬房价的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行为不但加剧买房人负担、提前透支楼市消费力,迫使中小开发商提前退场,而且还将增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压力。

可以说,不管是1994年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还是1999年颁发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都在对囤地行为严厉打击,然而,现实与梦想还存在很大差距。违法成本小于违法所得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其次,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甚至徇私舞弊,致使对开发商的处罚和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不够。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对开发商囤地行为定性不准,致使大部分开发商游移在非法与合法之间。

基于此,笔者建议政府整治囤地,其意义有三。

首先,巨头开发商囤地数量巨大,影响恶劣。主管部门与其大海捞针般的去打击囤地,不如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因为巨头开发商的“标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督促这些开发商尽早开发,能极大地满足市场房子供应。

其次,需要审查巨头开发商拿地环节的合法性。这些开发商在大城市拿地相比而言比较透明,但在二三线城市就不好说了。几天前,新华社就报道过香港某开发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以每平方米20元的价格曲线拿地的过程,让人震惊。

再次,看巨头开发商如何在非法与合法囤地之间打“太极”,以便调整政策和执法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地方政府包庇,对这些巨头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国土部和纪检部门直接插手。

冯海宁(北京 媒体从业者)

标签:囤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