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安丘市通过构建“三面高速、东有高铁”的立体交通网,实现了从县域小循环到区域大动脉的转变。立体路网不仅优化了城乡要素配置,还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交通红利在城乡融合中释放,特色农产品通过智慧物流体系实现高效配送,助力“安丘农耕”区域品牌价值跃升。此外,安丘天路串联文旅资源,推动“观光客”向“体验者”转变,为全域振兴铺就快车道。
安丘市通过构建“三面高速、东有高铁”的立体交通网,实现了从县域小循环到区域大动脉的转变。立体路网不仅优化了城乡要素配置,还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交通红利在城乡融合中释放,特色农产品通过智慧物流体系实现高效配送,助力“安丘农耕”区域品牌价值跃升。此外,安丘天路串联文旅资源,推动“观光客”向“体验者”转变,为全域振兴铺就快车道。
立体路网:地理中心升级交通枢纽
安丘市曾因物流成本高、产业布局受限陷入尴尬,变革始于“外联内畅、立体成网”的战略破局。三年间,潍日、潍青、青商三条高速环城而过,把安丘嵌入青岛1小时、济南2小时经济圈;在建的潍宿高铁安丘站,将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朝发午至”。对内,建成的山东省首个大型综合快递物流园区,年快递吞吐量超30亿件,辐射该市数千家企业;3506公里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硬化路,14条市政道路升级构建“八横十二纵”城市骨架。2024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印证着这场交通突围的含金量。
产业聚变:路网半径延伸经济半径
交通网络的嬗变,正在重构安丘的经济地理。在安丘经济开发区,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亮出“交通账本”:“高速出口开到厂门口,每年节省运费200万元,产品交付周期缩短1天。”而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明介绍:“潍宿高铁开通后,我们与长三角客户的商务洽谈半径将缩短至3小时经济圈,大大方便了往来。”目前,“一区四园”已吸引23家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枢纽,带动13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智能装备制造等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城乡融合:交通线变成“共富链”
当清晨第一班载着樱桃的快递车驶出村口,这条由立体交通网托起的“电商高速路”,串起了特色种植、冷链物流与电商销售整条产业链,正从交通动脉升级为富民廊道。“过去客商压价,现在直播间明码标价,每亩增收超万元,年轻人返乡创业的也多了。”在石埠子镇孟家旺村的樱桃大棚里,种植大户孟召明手持补光灯,在直播间展示刚采摘的“美早”大樱桃。“我们通过‘云仓储’系统将冷库建到田间地头,损耗率从15%降至3%以下。”安丘市邮政公司经理徐义鹏介绍,依托覆盖862个行政村的智慧物流体系,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从枝头到舌尖实现12小时鲜达。据统计,2024年44家重点农产品电商企业发货量达2087.4万件,带动“安丘农耕”区域品牌价值跃升25%。
文旅破圈:“天路”串起全域风景
蜿蜒于安丘青山间的130公里“安丘天路”,将散落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更以“路衍经济”令沿线村庄借路生金。“周末民宿得提前两天预订!”半亩山塘民宿负责人展示着爆满的预订系统。这得益于安丘独创的“三圈留客法”:1小时交通圈串联景区、3小时休闲圈嵌入农事体验、24小时度假圈培育深度游。“游客从书院出来直奔大棚采摘尝鲜,周末我们得全家上阵打包。”孟召明的樱桃大棚位于公冶长书院脚下。以“四季有景、节庆引流、农场增收”为主线,安丘将“天路”打造成“山水+农业+民俗”的复合文旅产品:农场采摘、康养研学推动“观光客”向“体验者”转变,衍生出的“后备箱经济”贡献了旅游收入的60%;桃花节、蜜薯节等特色活动带动景区搜索量增长470%,配套民宿、房车营地提升过夜游占比至43%。“我们正在建设天路导视系统,沿线布设智能服务区,通过提供导航讲解、互动‘打卡’等服务精准引客导流,建成后,预计游客二次到访率可达37%。”安丘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
从招商遇冷到百亿产业集群崛起,从“农产品出山”到“游客进山”——一条路,不仅缩短时空距离,更铺就了城乡共富、全域振兴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25000元/平方米
30000元/平方米
82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72500元/平方米
139000元/平方米
16500元/平方米
14000元/平方米
51000元/平方米
31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