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经济转型要淡化增长目标

财新网  作者:财新专栏作家王汉锋  2013-03-27 10:32

[摘要] 当下地方“两会”陆续在各省市召开,各地方的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在公开媒体报道中看到各地方两会中透露的2013年各省市经济增长目标,除了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目标在8%或者以下之外,其余的地区几乎都在9%以上。

当下地方“两会”陆续在各省市召开,各地方的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在公开媒体报道中看到各地方两会中透露的2013年各省市经济增长目标,除了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目标在8%或者以下之外,其余的地区几乎都在9%以上。

虽然中国只需平均达到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十八大”报告构想的2020年人均GDP指标翻番的目标,但地方“两会”中透露的2013年各地经济增长目标大部分远高于这一增长水平。

制定增长目标与规划在中国是一项有历史渊源的“制度”,但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却逐渐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应该将之逐渐淡化。

经济增长有其内在的规律。在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框架下,驱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对外贸易这三驾“马车”中,私人部门的消费和对外贸易受政府影响相对小。而这一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比较积极的主导作用。给定当前地方与总体体制环境,强调经济增长目标,往往激励政府过于“展示”其主观能动性,激励政府“努力”通过加大其可控制的来实现或者超越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政绩”。

在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各项经济基础尚不完备的发展时期,设定经济总量的增长目标,最终政府快马加鞭地驱动“”这驾马车,快速推进资本积累,同时带动其他领域增长,为经济增长打下基础。持续地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最终激励了政府加大,这与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需求总体是契合的,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起到了指示方向、协调步伐、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可以一直无限制的使用下去,政府应该意识到其在实现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限度。极端地说,如果政府有这样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上早就应该没有了贫困。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2012年商务部在年初制定的出口增长目标最终未能实现,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政府“失职”,而是因为中国出口增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目的国的需求状况,这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所不能左右的。

目前中国已经是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在2012年也达到约6200美元的水平(按照名义汇率简单测算)。虽然总量增长依然有长足的空间,但经济持续的发展已经面临诸多矛盾。继续强调增长目标,政府主导的模式会加剧、放大这些矛盾,这与当前中国经济需要转型的现实逐渐变得不协调。具体来说这些矛盾至少包括:

继续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各种要素投入与现实中各种资源限制矛盾日益突出。最近在很大区域蔓延的“雾霾”现象,虽然跟特定的气候因素有关,类似现象也曾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各自的历都曾经出现过,却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这一矛盾的直接反映。导向的发展,导致对各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使得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已经影响到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另外,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表明未来经济增长也将更大地面临劳动力要素投入的约束。

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所需要的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国进民退”、收入分配体系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主导快马加鞭实现增长的模式,是目前“国进民退”、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主导,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中,往往使得资源流向了与政府关系更加密切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国进民退”,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与此同时,这一模式,还抑制了私人部门的积极性,打击了私人部门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

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调动金融资源支持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矛盾日益突出。2009年的巨幅财政和货币刺激,虽然启动了、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却也将银行体系绑架在众多当期现金流差、回报低的项目,埋下了地方政府债务等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隐患。继续强调增长目标,政府必将继续腾挪和透支金融资源力保,可能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更大的威胁。

面对上述矛盾,相比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必须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应该说这一点从政府诸多文件来看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从具体做法上来说,有很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淡化增长的目标。

淡化增长目标与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致的。经济最终能够实现多少增长,逐步要交给市场来决定,盲目地制定目标容易导致“拔苗助长”。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完备、公正的市场规则,逐步完备激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制度环境,在市场“失灵”或者作用不健全的领域来发挥作用。

鉴于增长目标的设定在中国有相对长久的历史渊源,且在政府的日常运作中也根深蒂固,淡化增长目标只能逐步实现,且也要与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相。但这一点至少可以开始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一个可行的突破点就是在政府制定的各种规划中,用民生直接相关的微观目标来逐步替代经济增长总量目标,包括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金融稳定、社会与民生保障等。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最终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来决定中国实现多少增长。这应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