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se { ewmInnerhtml += '';} var titleInnerhtml = '
手机看新闻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else { var ewmInnerhtml = '直播看房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手机看新闻
[摘要] 绿色建筑这个产业在新加坡虽然说不算是很成熟,但是也趋向成熟,我们从2000年开始,就注重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05年,我们出版了第一版本的绿色建筑标准,政府也出台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激励办法。
采访对象: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麟济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会长 吴国兴
联盛亚洲持续发展主管 杨小敏
问: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绿色建筑这个产业在新加坡发展的阶段现在是什么样的?
许麟济:绿色建筑这个产业在新加坡虽然说不算是很成熟,但是也趋向成熟,我们从2000年开始,就注重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05年,我们出版了版本的绿色建筑标准,政府也出台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激励办法。目前全新加坡已经有超出五百栋获得认证的绿色建筑。所以算起来是逐渐地成熟,而且我们从事绿色行业的力度也是相当大,比如说联盛集团,他们在新加坡有几个商场,他们改造了既有建筑,也建了一个绿色的商场。新加坡的企业、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商,都对绿色观念地拥护。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麟济(资料图片)
问:您给描述一下绿色商场是什么样的?
许麟济:一般人讲绿色,他们可能认为是多种一点树木,其实不然。绿色建筑主要是四方面:首先是节能。当然国与国之间情况不同,比如说在新加坡,一般的商场的耗能大概在平均250度一平米,但是要达到绿色标准,必须把它降低,至少要降10%,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是节水。一个建筑里面,必须有节水的机器,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要做污水和废水回收。
第三块,室内质量。比如说为了节能,夏天不打开空调,冬天不打开取暖,当然节能了,但是室内的舒适度就不好。
所以室内的舒适度要好。以国内来说,一般的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8度,夏天可能是在26、27度。当然在新加坡不一样,新加坡是制冷,新加坡大概是介于20到24摄氏度,在20度时其实不节能,现在我们在提倡24度,在新加坡的天气下其实感觉很舒适。舒适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空气的质量,比如说说二氧化碳必须保证在很低,在室内的人才能保持头脑很清晰。
第四,建筑物里面和外面的环境要达到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因为绿色建筑定义是说,人造环境必须对整个自然环境破坏减到。怎么样通过实质性的操作来实现呢,就是节能、节水,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样,商场跟住宅是一样的。当然商场在耗能耗水方面,比家庭、室更高,因为商场空旷、体积大,要把整个商场温度降下来是很耗能的,而且人流也多,比如厕所用的水也多。其实在新加坡,也包括国内我们主要应该注重的,是宾馆跟商场这两大块,因为这两大块耗能耗水是的。再加上在室内的空气质量也很重要,人流多,空气的指数就比较差了。
问:新加坡绿色节能历史比中国略久一点,您觉得哪些方面中国可以借鉴一下?
许麟济:国内跟新加坡,其实从个别案子来讲,大家都是同样的水平上,毕竟从科技方面来讲,新加坡的技术跟国内差不了多少。可能在观念上,新加坡推展绿色建筑走得更远。我们讲究被动式的做法,就是说通过设计,把建筑物保温做得更好,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减少人造采光,尽量引进自然通风,通过减少人工照明实现节能,通过自然通风减少机械进行排气。所以通过被动式的结构,把保温体做得好,建筑物方向选好,里面的环境跟外面的环境就隔离开了,外面的情况不会影响到里面,保温或冷气的设备耗电就会少一点,空调制冷器就不用买大号的,从而实现能耗的节省。
国内讲到一个绿色建筑有一个误区,就是说绿色建筑必须有再生能源,比如说太阳板、地热泵、风能,否则就不觉得这是绿色建筑。这是一个误区,因为绿色建筑主要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体现在节能、节水这两块,而不是说一定要使用再生能源。
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栽种了树木,有绿叶子,才是绿色,那也是错的。现在一些设计师喜欢做屋顶绿化,我们也提倡屋顶绿化,因为屋顶植物能吸收太阳光,减少阳光的直射。但是有些人认为,植物在热带全年都能长,而在国内冬天就枯萎了,所以不可能做到常年都是,于是就不提倡绿色屋顶。其实在屋顶上有一层土壤,栽种树木,虽然冬天枯萎,但是植物的根部也是一个保温体,隔绝了冷的空气通过屋顶渗透到室内。绿色屋顶、绿色屋子,并不一定外面和里面就是绿色的。
这些都是观念方面的误区,这是可以交流的。 除此以外,技术没有什么差别。
问:会长觉得哪些经验可以学习?
吴国兴:我觉得许署长讲得对,观念问题现在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最近我去新加坡去看了一下,觉得我们对绿色的概念,和新加坡的概念确实有些差异。我们原来说绿色多种点树就解决问题了,但是新加坡不是这样的,它在每一个细节方面都很专业,比如说绿色室,就说一个最简单的事,现在很多公司的老板,室很大,很漂亮,这就不是绿色。,消耗能耗,第二浪费面积,第三,太奢华了。新加坡的写字楼里,有很多老板和中层干部,实际上和员工在一起。
问:都是这样的吗?
许麟济:我们提倡的绿色室。一般的传统是老板把室放在靠窗,员工坐在里面,外面的太阳光不能射到里面,里面的员工就只有用照明,就更耗能。而且老板一般呆在室时间比较少,他把的地方浪费掉,又变成浪费面积,又浪费电。绿色建筑一个主要的主旨,是为员工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且人必须要跟自然有些接触,至少工作疲倦的时候,看到外面的树和太阳,心情就不一样,工作效率就高。但是如果在一个全面是照明什么都看不到的环境中,就压抑。
在新加坡有一个设计公司,他们室就是很空旷,靠窗的地方没有室,所以阳光能照射到里面去,职工也可以往外看。就是说员工的工作地点窗,反而老板是里面,这就是绿色室内我们所提倡的。而且这次在9月13号到16号我们举办的国际绿色建筑大会的其中一个主题也是讲如何打造绿色室内设计,这个是我们跟吴会长合作的一个专题,我们会讲解什么是绿色室内设计、绿色,而且会提出案例分析。
吴国兴:以这个例子来讲,实际上它在技术上没有什么,主要是观念问题,你是不是拿的位置给员工,给上班族,老板是不是要占的位置。
许麟济:对,另外一个与观念相关的差别就是,新加坡讲究用现有的在经济上可持续的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里面,就是说我们不走高科技、昂贵的技术路线。比如说这次绿色建筑大会,我们主题是“绿色行动从今开始”。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已经有很多绿色建筑的技术,而且很多技术都很成熟,价格,我们应该用目前现有的技术跟材料来设计建造绿色建筑,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科技。因为绿色建筑主要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节能减排、节水,只要把四周的墙隔热做得好,室内的环境就隔严起来,外面的热不会传到里面去,外面的冷也不会传到里面去,只要适当地利用新风就可以实现,当然这个过程必须使用一些机械化。如果看看中国的传统住宅,比如江南园林、北京四合院,很多都是绿色建筑。为什么?首先构造都是坐北朝南,这样冬天太阳在南方可以直射,不用烧炕就会保暖。第二,很多天井,实现自然照明,太阳光会进到室内,不用开灯,加上自然通风,一般建筑的墙北边很厚,因为北边寒冷,南边就比较薄一点,这就是绿色建筑,而且是自古就有的。民间的技术,不需要用什么高科技。
问:您刚说新加坡现在已经实现了绿色建筑很的阶段,从成本方面来计算的话,做绿色建筑跟普通的住宅,有什么差异?
许麟济:没有差异。
问:在中国这块呢?
许麟济:中国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新加坡,如果达到节能要求,比如节能10%,差价就等于零。国内呢,根据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星级就是绿色了。上海医院的宋大明博士做过一个普查,研究了大概三十多栋,结果发现一星级绿色建筑造价跟普通的造价相差不了多少,而三星级标准的造价相差9%。但是一般人有一个误区,认为绿色建筑很昂贵。比如说绿色建筑必须要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很贵,所以建筑造价就会很高。其实绿色建筑造价跟一般的差不了多少。所以希望记者们把这个普及下去,绿色建筑不完全等同于使用再生能源,这个是大大的误区。
吴国兴:这个里面我再说说观念问题,这次我到新加坡启发很大,他有个设计院,不像咱们的设计院内部的格局,一个格子挨着一个,,图纸又很大,如果要和其他专业商量,一定要去找一个会议室,把灯打开。而新加坡的这个设计院不是这样,他们的每个格子在一个区域里,专业区以后旁边要有一个长条桌子,有图纸来了,几个专业要商量,就往这儿一放,就解决了,不用再去找会议室,不用走得很远。这些都是绿色的概念,都是节能的概念,我们过去根本没想过,这个不是花钱的问题,是个理念的问题。
吴国兴:联盛集团在澳洲、新加坡、国内都提倡绿色建筑,他们在这个领域比新加坡走得更远。这些企业他们本身自己的大楼、自己的项目,都要求达到节能减排,我们请杨总跟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杨小敏:我们是一个在澳大利亚的企业,五十年前已经开始运营,起初主要的业务就是建筑,但是现在有了施工建筑管理,也包括了资产和发展管理。我们在新加坡就看到了,发现新加坡的政府对于绿色有持续性的发展,政府策略中都讲得很清楚。对我们来说,我们是者,所以经济回报是一定要达到的。除了要提倡可持续性地发展,底线是企业还要有利润,尤其现在能源价格一直都在上涨,所以如果用节能的方式去用利用能源的话,对于我们来说,肯定回报会比较大,因为金钱上的节省会更多。
我们发展的这些项目,首先要达到可持续性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只是一个方面的贡献,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所以我们除了提供资金之外,还有设计师,施工单位,还有分包商,各个方面都要有贡献,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我们已经发现在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就可持续性来讲,绿色建筑将来的价值肯定会比一个很普通的建筑的价值高。
许麟济:其实绿色建筑,现在很多行业内人士都很注重造价,这是误区,我们现在应该更多去看的是价值,绿色建筑的价值在哪儿?肯定是节能节水,在当今能源价格上涨的时候,对一个业主来讲,往后的成本会降低,这还只是小的价值。
更重要的,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对员工的健康有保障,因为加上舒适的环境,员工肯定很乐意上班,不会经常打电话说,对不起,我今天头疼不上班了,或者上了班因为很压抑,所以工作效率低。绿色建筑一个主要的好处,把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对一个企业来讲,员工离职少,就不用经常招聘,节省了招聘培训这一块很大的成本。所以从长远讲,一个绿色建筑,不只单单为一个企业节省成本,还为整个企业的生产提高盈利能力。这样的话,一个绿色建筑的价值会更高。所以一般有远见的企业,都会租一个绿色建筑或者去买一个绿色建筑。所以我们应该多讲绿色建筑它的保值,它的,而不应该讲它的造价。
九月份我们召集新加坡跟国内外的开发商一起讨论,希望共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大家认可气侯变化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危机,我们应该一起合作,把既有建筑改造成节能的,对于新的建筑,也应该选择绿色建筑。我们应该马上开始行动,而不是等,因为目前科技都已经达到,我们不用等新的技术,用现成的,的,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这次的国际大会受到各方各界的支持,联盛是我们的赞助商,还有我们的吴会长也会参加。
问:看到您的简历,您是从2002年开始促进新加坡企业海外发展,现在新加坡建筑行业在海外发展情况怎么样?
许麟济:新加坡企业走向国外也有二三十年了,八十年代国内刚刚开放的时候,已经有企业到国内来发展,最近这十年来,主要是走绿化、环保这方面。比如说新加坡政府跟中国政府在天津有一个合作项目,叫做天津生态城。天津生态城全部的建筑必须达到节能减排,建设局跟我们住建部、天津住建委三方合作,制定了天津生态城的绿色标准,这个标准是稍微高于国标的。天津是三步节能,我们在三步节能上面再加10%,污水回收达到50%,住宅、商场、室大概有二十多栋房子强制性需要达到绿色节能标准,这是。这个项目里有新加坡的几个企业在参与,而且也引进外国的,比如加拿大、菲律宾和台湾,当然国内也有。除了天津生态城,在广州萝岗区也有一个知识城也是绿色的。
除此之外,在国内目前已经建成两个绿色的工业区,一个是在杭州,一个北京,在天津市的区,这是一个跟物流相关的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也是新加坡一个企业的。新加坡跟中国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现在也正在往环保方向前进,逐渐用环保节能技术替代现有技术。另外还有几个项目,一个在湖北天门,一个是贵州的一个工业园,也是要往绿色方向发展,天门工业园是铝合金产业重镇。
问:您只是提供设计方案而已?
许麟济:除了规划理念,还有设计和资金投入。
问:引资是吗?
许麟济:对,比如天津生态城是我们新加坡政府底下的一个企业牵,带领新加坡跟国外的商一起。国内提供土地,新方提供技术,并带进来更多的外国企业。广州市的项目也是一样,定位在网络、科研方面。天门的也是一样,除了设计,我们在铝合金这块产业链也带进一些。
问:和苏州工业园也是差不多的,还是有些新的进步?和苏州工业园有什么区别?
许麟济:苏州工业园主要是工业,而且刚开始是传统工业。
问:合作模式上有什么不同?
许麟济:稍微有一点不同,苏州工业园当时是一张白纸,我们新加坡的参与全方位规划,派人帮忙管理,引资。当时中国刚刚开放,在各方面缺乏经验,但是经过这十几二十年的磨合,很多经验中国已经有了,水平也很高,所以不能再照抄苏州工业园的模式。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的模式不一样,虽然是两国合作,但不是所谓的软件转移,而是大家共享。比如说天津生态城,从选址的时候,温总理提出四块地,一个是内蒙的包头,一个是新疆的乌鲁木齐,另外是天津的滨海新区,和唐山的曹碑店。我们通过对环境和经济各方面的考察,最终选在天津。选址之后,新方跟中方一起组织一个团体来做规划。苏州工业园全部是由新方做,天津生态城是两方做,新加坡规划局跟当地的一个设计规划公司一起来设计,关于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局、住建部科技司、天津住建委科技处三家一起参与的,有中方,新方,所以是真正的合作,模式跟苏州不一样。
问:刚才署长提到了新加坡、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有过很多的合作,请问一下未来有什么发展战略和部署呢?在和新方合作方面。
吴国兴:跟新加坡在绿色合作方面,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的工程,就是要有一个室内绿色标准,这个现在我们进展得还比较顺利,请新加坡帮我们做一个符合北京地区的室内标准,现在分几步走。步,先引进了新加坡的绿色标准,然后我们翻成中文,然后看新加坡的标准对我们是否适用,我们跟建委科技处、建委绿色环保一起根据北京地区的情况制定北京的室内标准。做任何一个事情,你没有标准、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是不行的,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这个标准是我们在和新加坡合作时签备忘录的时候个提出的。
第二个,我们是要找一些有意愿做绿色建筑规划工程的装饰公司,这次来参展的很多企业就是我们培养的对象。一开始推动这个事,大家认为难度很大,成本很高,所以不太愿意做,我们就选择了一些有积极性的公司。
第三,有了标准和有了公司以后,很关键就要有一批项目,通过做项目,来体现我的标准,来给人一个可看可摸的东西,最后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现在就选择了一些项目,正在进行中。
最后一个是要培养一批人才。因为你没有人才,这个事做不长远的,我们通过前头的三个一,最后培养一批人才以后,这项工作就可以推进了,所以整个协会的做法,现在按照“四个一”工程来做。
问:目前国内没有这一块的国标吗?
吴国兴:有,但是在室内绿色标准上比较粗糙。
问:标准低是吧。
吴国兴:不是低,就比较粗糙,就分成几大块,空间、住宅,很简单。
问:是不是也得分城市,像南方北方?
吴国兴:这个绿色建筑标准不是一个标准拿出来就能普遍适用的,要结合当地情况。像北京的标准、哈尔滨的标准、海南的标准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上手就是要抓标准。
问:现在各个省有没有成型的标准?
吴国兴:有。
许麟济:比如说性的是国标,国标只是一个主题性的标准,但是各个省份因地制宜,会更加细化。比如广东省有一个标准,天津市目前也在做,在天津生态城炮先打响之后,接下来就是天津市本身。刚才吴会长讲北京市也在做,浙江已经有,好像目前只有四省市在做。但是新加坡建设局可能会跟云南、贵州等一起合作,因为气侯接近亚热带,比较接近新加坡。
问:前四个省的标准有没有?
许麟济:没有,我们没有参与支持,只是我所知道的。
问:我也听到新加坡跟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合作了,合作了那么多项目,总投入的资金大概有多少?新加坡带过来的资金,有统计吗?
许麟济:没统计,很难统计,因为有些企业他们进来没有向我们报告,比如说在天津生态城,据我所知,从2007年开始,从开始规划到现在,有将近50亿美金。
问:总吗?
许麟济:总,因为现在天津生态城三十平方公里,我们只是开发了其中的八平方公里,还有很多未开发。
问:里面也有住宅吧?
许麟济:有,大部分是住宅,因为天津生态城主要展示生态城是一个宜居城市,因为一般人们认为生态城是打造一个园林式的,只给富人住,穷人是没有办法住的,我们要把这个误区改掉。住宅方面我们规划了11万4千套,当中20%是给,保障房,也是给低收入人群的。这个定义随着经济发展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不能超出5万人民币。20%就是将近两万多套,这两万套只能卖给家庭收入少过一年5万人民币的家庭。生态城的规划是38万人口,提供至少8万个就业机会。生态城在整个滨海新区的边缘,在永定河旁,在开发区,有工厂。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各收入阶层的人群都有。
问:您在中国这么长时间推广绿色理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在中国推广这个事情难点在哪里?
许麟济:谈到绿色减排,大部分人都很拥护,但是主要是怎么样去落实。又回到刚才的话题,很多观念的误区,个概念是树,,第二概念是造价昂贵。所以我们这几年在国内要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只要你从设计下手,把保温体做好,通过与自然协调来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造价不高。
第二是要传达,我们不能单看造价,你要看绿色建筑的价值和,从这两方面来推广。因为政府在推广,所以地方政府都很支持。但私人企业还是有一点阻力,主要原因是他们了解,认为造价昂贵。
问:现在中国企业在国外设一些工厂,像非洲地区,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许麟济:现在整个经商环境改变了,如果要去国外市场参与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方面。现在整个趋势是走向环保,因为气侯改变对人类生存是一个大挑战,企业要到国外去要占一个优先的商机,就必须提出其他企业不做到的,比如绿色建筑。国内好几家建筑商在新加坡,比如北京的中建、中冶,青岛建工、江苏建工、南通建工,他们在新加坡从事建筑行业有十几二十年了,新加坡从2008年开始强制实行新的建筑标准,他们已经熟悉了这方面的技术,完全能够达到新加坡的施工要求。
问:能达到要求吗?
许麟济:能达到。所以他们在这方面就比其他企业有,到非洲、中东去设计跟打造绿色建筑,就是他们的。现在在新加坡不只推广绿色建筑,也把环保概念宣传到公路建设上。有人说公路肯定是绿色的,有树木嘛。但是怎样去经营,比如说设计公路的时候放了很多照明,这就很耗能,那么在设计时怎么利用自然光和树荫,减少人工照明,就是一个学问。第二,在处理浇灌时怎样节水,怎搜集雨水,搜集垃圾,进行回收,做肥料,而不是去填埋。
这也可以推广到铁路,在修铁路、、站时怎样在施工、在建造设计方面实现节能减排。
另外呢,是快餐店,把食物回收,把废物变成材料,等等。新加坡除了建筑,也把节能减排扩展到基础设施。不仅单体建筑是节能的,整个园区也要节能。怎样把园区规划成一基础设施共享,不同高度的房子怎样布局,怎样利用自然通风,从这些方面来规划,已经走出单体建筑的范围。
这次建筑大会是从全方位来谈,不只是单体建筑、园区、公路,也涉及到怎么样材料回收,你拆迁的时候,那些砖瓦一般都是拿去填埋,但怎么样回收利用?比如说水泥怎么样碾碎再回收,实现利益再生。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从坟墓到坟墓,或者从摇篮到摇篮,原本的原料怎么样再回来进行,而不是丢弃。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绿色建筑大会,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理念。吴会长会带一个大团队到我们新加坡去,而且中国的绿建委也很响应,他们也会带一个六十多名的团队到我们新加坡去,里面有各个省市从事绿色建筑这一块的。这个大会时间是9月13到16号。除了研讨,我们也有实地考察,会安排与会人员去考察绿色,绿色宾馆,绿色楼,绿色医院。医院最耗能,因为机器总要耗能,而我们的绿色医院会通过自然通风降低制冷的需要,而且通过自然采光减少照明。一般去医院会感到有压力,病人常常觉得进医院不舒服,但这个绿色医院里面,就感觉在家一样,病床外面就有树木,而且照明、通风也很好,这个项目获得了新加坡标准的白金奖,实现节能30%。
这次大会会召集新加坡跟其他国家的开发商做个宣誓,为了后代的幸福,我们马上开始行动,把既有建筑打造成节能减排的房子,同时的新建筑也是绿色节能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北京绿色建筑新规,你的未来家园更环保!
揭秘北京绿色建筑背后的标准制胜法则
政策面对面:解读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
北京新政:购绿色建筑可多贷40万,绿色生活从“家”开始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大连组了个“高端局”
30000元/平方米
82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72500元/平方米
139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14000元/平方米
51000元/平方米
25000元/平方米
31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