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房产快讯   > 宁德官方实播台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宁德中心城区消费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建议

宁德官方实播台 2022-11-17 10:59:48 来自福建省

一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依托,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而取得快速发展。中心城区除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要素集中优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宁德市做为后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消费市场发展缓慢,强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既是区域竞争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又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蕉城区(含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宁德市政府所在地,是闽东地区政治、经济中心,2021年,蕉城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跻身全国百强区、全省前十区,已经成为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和带动宁德消费提质升级的主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全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主要指标情况以及历年来我市中心城区发展态势,分析研判我市中心城区(蕉城区)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及优劣势,并结合发达地区消费发展经验,提出若干建议。

一、宁德中心城区消费现状

(一)消费规模持续壮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中心城区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蕉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1.88亿元,比2010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10.8%,其中“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3%,总量由全市9个县市区的第3位晋升到第2位。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持续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批发业销售额达到446.56亿元,占四行业销售额(营业额)的68.3%;零售业销售额181.80亿元,占27.8%;住宿业营业额3.19亿元,占0.5%;餐饮业营业额22.43亿元,占3.4%。从企业发展看,2021年末,中心城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数146家,比2012年增加89家,是2012年的2.6倍。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121家,比2012年增加76家,其中亿元以上销售额企业29家,比2012年增加20家,亿元企业占比由2012年20%提高到2021年的2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数25家,比2012年增加13家,其中千万元以上营业额企业11家,占比44%。

(二)消费业态迭代更新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带动城镇特别是城区消费聚集水平和消费能力稳步提高。城市商业布局更加优化也更加丰富,特别是满足各类空间需求为特色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新一代商业消费主导载体,以其为中心形成的各大商圈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有力促进了中心城区商业繁荣、消费扩大。目前,我市蕉城区现有宁德万达广场、宝信城市广场、联信财富广场、德润尚街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其中,万达广场是城市标志性建筑,驻有商户208户,全部可出租营业面积7.62万平方米,年总客流量达1600多万人次,从业人员1700多人,除零售业外,还有餐饮业、文化业(影院)、娱乐业等,不仅仅是购物场所,还是社交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场所、亲子活动场所等,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大大提高居民消费品质、生活便利性。同时,金溪商圈和动车站商圈新的城市综合体正在加快建设中,未来蕉城区将形成多个辐射人口5万+的商圈。此外,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融合发展模式迅速扩张,知名店商陆续落户宁德,为宁德中心城区消费增光添彩。

(三)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市场供给不断丰富,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商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消费持续增加,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汽车消费加快。城乡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激发,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迅猛。202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4.87万辆,比2010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15.3%,即每年增加2.5万辆。蕉城区集中了全市90%的车行,2021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19.93亿元,同比增长15.6%,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51.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14.0%,增速大幅领先传统燃油车。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国际燃油价格走高等因素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加旺盛,2022年1-8月新车销售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10.3%。二是绿色智能商品消费持续升温,2021年,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1.37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3.5%,2018年以来年均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三是服务性消费热点纷呈。健身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运动场馆,博物馆、电影院、艺术剧院等文化会馆,洗浴中心、按摩馆、茶馆、咖啡馆等生活休闲场馆以及天南海北各色特色餐饮遍布全城,消费范围不断拓展。2021年蕉城区吸引外来旅游人数达到60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过去十年年均分别增长13.7%、14.2%。

二、消费竞争力比较分析

为分析我市中心城区消费水平和竞争力,选取我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2021年主要指标进行首位度对比分析,其中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消费水平,并对比疫情前后我市中心城区消费对全市拉动力,综合研判我市消费发展的优劣势和存在问题。首位度是广泛采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是指一个区域范围内,第一大城市主要指标占全域的比重,代表了这个城市在所属区域的实力和地位。

(一)首位度分析 

1.设区市对比情况 

  综合来看,我省这8个城市中心城区可归类为三种情况:一是首位度和辐射度双高城市,即:消费集聚程度高,且消费因人口集中而产生的乘数效应显著,如福州和莆田。以福州为例,福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400万,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巨大,经济活跃,商业发达,集中化程度高,产生的经济规模效应明显,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41万元/人·年,是我市3.1倍,位居8地市首位;中心城区消费首位度75.9%,高出人口首位度26.5个百分点。莆田情况与福州类似,消费首位度达到80.3%,高出人口首位度8.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水平达到6.06万元/人·年,是我市2.2倍。二是首位度高但辐射度不显著的城市,即:消费集聚程度高,但消费因人口集中而产生的乘数效应不明显,如漳州和龙岩。其中,漳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人口首位度达到42.0%,但经济和消费市场未因人口集中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消费首位度45.5%,仅比人口首位度高3.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均消费水平为3.87万元/人·年,是我市1.4倍。龙岩与漳州情况类似,人口首位度达到42.9%,且中心城区人口超过百万,消费首位度只有46.6%,仅比常住人口首位度高3.7个百分点,但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达到5.47万元/人·年,是我市2.0倍。三是首位度较低的城市,即:消费集聚程度低,全市消费呈天女散花状,如三明、南平和我市。其中,三明情况优于南平和我市,人均消费水平达到4.63万元/人·年,是我市1.7倍。三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在60-80万人之间,人口规模较小,消费市场和经济总量均有待提升。此外,泉州市情况较为特殊,其中心城区无论是人口、GDP还是消费,首位度均只有20%左右,这与泉州市多中心发展格局有关。如晋江、南安、惠安均为全国前五十强县级市,经济实力强大,常住人口均在100万人以上,其中晋江人口超200万。

从对比指标看,我市无论是经济总量、常住人口、城镇居民收入还是消费市场规模在全省各地区中都属于靠后地区。2021年,我市中心城区经济总量1098.59亿元,位居第6位;常住人口63.2万人,位居最后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8亿元,位居最后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在全省靠后,仅略高于南平市和泉州泉港区、莆田秀屿和涵江区等少数地区。从首位度看,我市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34.9%,位居第5位;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20.1%,位居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19.5%,位居最后一位。从消费、GDP、人口三项指标的关联性来看,我市和南平情况相似,即消费首位度<常住人口首位度<GDP首位度;其他地区消费和GDP首位度均高于人口首位度。

2.宁德中心城区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总量持续壮大,GDP突破千亿,常住人口逐年增加,6年累计增加10万多人,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成为我市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经济总量首位度也从不足五分之一提高至超过三分之一,巩固了中心城区的经济中心地位,具备了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也应看到,在经济增长、人口流入的这几年,中心城区消费增长却没有呈现飞速发展态势,消费占比反而有下降趋势。

从疫情前后消费数据看,中心城区对全市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在提高,特别是零售业,但批发业和住餐业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贡献率在降低。

2019年,蕉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对全市消费增长贡献率为17.5%,低于消费总量占全市比重2.9个百分点。意味着,非中心城区消费市场增长更快,贡献率也更高。分行业看,蕉城区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均低于全市,对全市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7.4%和20.1%;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均高于全市,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32.2%和19.3%。

2020年,因突发疫情,全市消费市场受到重挫,中心城区受到的冲击更大。除批发业有大企业拉动外,其他3个行业均呈下降,且降幅均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1年,消费市场开始复苏,但总体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蕉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增速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对全市消费的增长贡献率为22.1%,比2019年提高4.6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消费总量占全市比重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蕉城区批发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市16.0和4.1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9.4%和16.7%,比疫情前(2019年)分别下降8.0和1.6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速虽高于全市,但对全市增长贡献率只有19.2%,比疫情前下降13.0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速虽略低于全市,但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到23.1%,比疫情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二)优劣势分析 

1.我市优势所在 

从数据对比情况看,我市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虽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但也应看到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壮大所产生的积极因素在逐步累加。

(1)经济增速领跑。2021年蕉城区GDP同比增长29.8%,实现了2018年以来的全省经济增长“四连冠”,2011-2021年均增长13.7%,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经济规模和经济首位度超过南平、三明。2021年,蕉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4657元,进入全省83个县(市、区)前五位,是全省平均水平1.49倍,全国平均水平2.16倍。同时,我市的四大主导产业中有3个产业以蕉城为核心区,产业基础牢固。今年以来,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带动蕉城区前三季度GDP增长16.8%,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省。

(2)人口净流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蕉城区人口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乡村人口持续向城镇地区转移。2021年末,蕉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3.2万人,比2010年增加2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从2010年25.3万人增加到43.9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达到69.5%,位居全市首位,比莆田和南平的中心城区均高出1.9个百分点。在全市人口净流出(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的大背景下,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实现净增加,2021年末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近10万人。

(3)交通网络逐步完善。近年来,中心城区不断加快交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年创新高,交通便利度大幅提高,大大拓展了发展腹地和作为空间。2006年温福铁路开通,宁德火车站投入使用,2018年衢宁铁路通车,打通中心城区直通山区县和浙南新通道,2021年,宁德站铁路旅客发送量232.58万人,占全市铁路旅客发送量36.7%。公路方面,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贯通南北,新增的4个高速互通口联通内外,国道104线、237线、228线等改扩建串联城乡。水路方面,漳湾作业区7—10号泊位连片开发通江达海,“宁德-厦门”“宁德-江阴”集装箱直航定班支线开通。航空方面,蕉城区到最近的长乐机场仅一小时车程,并开通有直达专线。此外,依托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这一优势,“电动宁德”建设成效斐然,2020年,宁德公交在我省率先完成公交车100%纯电动化运营,国内首座标准化设计的智能充电站“宁德锂电小镇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在北部新城建成投入运营,设计充电速率达到充电7-8分钟可补充20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实现了“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4)城市功能日趋健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城市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21年,中心城区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6.42亿元、教育和卫生健康支出15.43亿元,合计占财政总支出40.1%。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末,中心城区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66所,在校学生数9.77万人,教职工人数0.61万人,分别占全市14.3%、20.4%和20.1%。还拥有全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宁德师范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教职工近千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6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中心城区还拥有全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有各类卫生机构221个,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此外,中心城区建有国家级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面积38.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2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为100%,每年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5项以上。蕉城区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2.我市劣势所在 

(1)发展质量有待加强,消费供给不够完善。一是消费场景缺失。我市中心城区成立时间晚,发展基础薄弱,1970年成为宁德地区首府,1999年成立蕉城区。从GDP构成看,2021年产业结构为4.4:71.8:23.8,其中工业化水平达到64.4%,处于高度工业化阶段,整个城区更像社区化工厂。许多消费市场尚不完善,四行业中,批发业额度最大,且以重工业批发业为主,2021年铜材批发占批发业销售额的比重达到42.3%。零售业销售额占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比重仅为28.8%。一些消费市场尚处于空白,如缺少大型游乐场所(主题乐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大型专业化市场(衣装鞋帽等轻工业产品类、米粮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类)。特别在服务消费方面短板明显,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如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等。二是商圈经济发展不充分。宁德中心城区现有商圈只有万达-宝信、联信-美凯龙两处,因建立时间较早,相对成熟。其他如天茂-德润、金溪、动车站等商圈则尚需培育。老城区商圈提升扩容困难,北部新区商圈还在起步阶段,消费市场尚未形成体系,只有零散的超市、便利店、药店、餐饮店等,难以满足居民对餐饮、购物、健身、娱乐等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同时,我市商圈经济存在同质化问题,特色商业街区发育不成熟,如茶叶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工艺品一条街、旅游特产街等商业街区没有发展成形,缺少较具规模、管理规范的商业步行街。三是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培育不足。在规模企业、品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上,我市与邻近设区市有较大差距。中心城区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占比低。现有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61家,扣除汽车类企业,其他零售业企业仅有30家,少于福安、古田、福鼎、霞浦;限额以上住餐业企业仅有26家,比霞浦和福鼎少。限额以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有2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

(2)发展要素面临瓶颈,城市软环境尚需提升。一是建成区规模瓶颈。我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面积是全省各设区市中最小,约为莆田现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土地容量有限,这也直接决定了人口规模。我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常住人口60万人左右,约为福州的1/7、莆田和漳州的2/7、泉州的3/8、龙岩的5/9。同时在推进城市演化进程中,存在产城融合度低、服务能级不足,新旧城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后续需要推进中心城区空间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高效利用,逐步改善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城市服务能力短板。在城市软环境和城市治理能力上,当前我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如教育资源供求不平衡,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学龄儿童数量猛增,公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等中学学位资源紧张,存在“入园难”、“就学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此外,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比较稀缺,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无法满足居民对精神文明、服务消费等方面的追求。

(3)消费内生动力不足,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消费能力有待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限制了消费市场提质升级。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615元、21282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525元、194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79.4%和91.6%。其中,中心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535元,在九设区市中属于比较靠后的水平,只相当于福州鼓楼区54.9%的水平。收入水平总体不高既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更降低了居民消费升级意愿。从居民消费结构情况看,我市居民服务类消费比例为3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的消费占比分别仅有9.7%和8.6%。二是消费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受地缘、历史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市作为新兴发展城市夹在福州、温州两大传统发达城市之间,既享受到了协同发展的产业转移红利,也形成了因虹吸效应影响而产生的消费“洼地”。福鼎比邻温州、古田更亲近福州,加之日趋便捷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我市各县(市、区)去往温州或者福州消费都很方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城区应发挥的消费集聚作用。同时,由于我市资源禀赋不同,各地早期形成的主导产业存在差异,沿海和山区的协同联动还有待增强,寿宁、屏南、周宁、柘荣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后列。

三、先进地区消费发展经验借鉴

从国外情况看,美日欧利用先发优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新消费模式带动消费升级。如美国实行“公司+数字”的消费模式,依托在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零售业巨头,以数字化革命拓展消费发展空间。亚马逊实施全球网络叠加轻量化运营模式,布局全球智能网络,实现本地市场零库存、低成本以及“订单未下,货已先行”的高效运营闭环。沃尔玛通过加速全渠道发展,布局包括购物广场、社区店、会员店、俱乐部智能新型店等多种零售业态,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多种类商品和全渠道服务。日本实行“TOD”模式构筑全球消费热地,通过将交通设施与购物消费空间有机结合,创造城市消费发展新模式。新宿站商业区利用平面网络与竖向空间有效整合,构建地下、平面、地上多层次步行空间,实现9条交通轨道与15座实体商业高效接驳,提高周边土地的利用效益。英国实行“体育赛事+”模式带动旅游消费热潮,通过多样化体育赛事,带动大量游客入境产生消费。伦敦马拉松以区别于其他五大马拉松赛事的慈善捐款报名模式,吸引更多高端人士参加。英超联赛以商业化运作方式为全球球迷提供更多消费路径,如打造比赛日主场全天候服务、开展俱乐部历史展览、球队博物馆及球场观光,刺激消费。

从国内情况看,发达城市根据自身定位发展出不同形态各具特色的消费市场。如上海,放眼世界,打造全球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全球商品贸易港,打造集展览展示、促进贸易、引导消费、引资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深圳,利用科技新城优势,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与腾讯、华为等本土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争当网络直播经济后起之秀,打造融合创新的网红直播产业链;成都,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发展首店经济,精准对接和外引首店品牌,构筑品牌创新策源地;广州,突出集群发展,打造主题乐园“长隆模式”,跳出传统乐园单一业态的功能不足和季节限制等桎梏,打造欢乐世界、国际大马戏、野生动物世界、水上乐园、长隆酒店等娱乐集群,集合观光、游乐、酒店、餐饮、会议、购物等功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四、建议

做强中心城区,不是简单将资源要素堆积到核心区域,更重要的是通过聚集和扩散作用带动其周边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发展。聚集作用通过中心城区具有优势的经济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基础效益,吸引区域内的三次产业更好融合,资本、人才、原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在不断向中心城区聚集的同时,也使中心城区的生产率和消费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增长,这些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区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地位;扩散作用源于中心城区对其自身结构的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方面,因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开始不断向腹地转移;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城区的规模效益逐渐丧失,土地价格上涨、生活费用攀升等原因,引起部分人才和资本向周边地区迁移,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一)突出定位优势,加大消费市场培育 

  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优势,优化城市消费空间布局,发展多场景多类型的特色消费市场,提升对外对内辐射能力。一要突出培育新型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商贸新业态,推动零售企业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转变,着力培育新兴消费动力。加快新商圈建设进度,注重差异化发展,分类建设小店集聚区,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电商产业、信息消费和数字经济,推动网红经济、直播经济与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加快物流配送、5G商用等配套产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贸易高质量发展二要依托中心城区交通枢纽作用,将中心城区定位为游客集散中心,推进全域旅游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旅游新场景打造,通过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推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城区发展与全域旅游相结合、自然山水与山海文化相融合,实现宁德市资源、产业、空间等多个层面的全域化统筹发展。三要发挥中心城区临海临港优势,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货物集散中心,深度对接闽浙赣广大腹地出海需求,加强与上饶、丽水、衢州等地产业协作,进一步优化内外贸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转口和新型贸易,加快产品结构单一性向产业链方向的转变,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同时进一步提升内联外通的现代集疏运体系,构建江海、铁海、陆航等出省出海出境开放通道,努力实现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铁海江海多式联运和通关贸易一体化。

(二)突出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围绕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从三都澳西海岸一隅向环湾一体融合发展,增加城市发展腹地和承载能力。一要优化城区消费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宜居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提升城市供水供气供电能力建设。加强商业核心区室内外环境美好改造,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二要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根据宁德市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新生育政策后人口发展与流动等因素,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实现全方面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文化新地标,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突出增收引流,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提高全体居民收入水平,形成多层次、多能级、多类型的消费人群,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力、多点支撑、业态丰富的城市消费空间体系。一要拓宽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财产性收入,健全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二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促进居民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把丰富的山水资源、农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优势,加快发展富民产业,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预期。三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资激励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做好各层次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以优质的城市保障和城市服务能力,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形成高能级、多功能、强粘度的城市核心高端消费人群。四要加强区域统筹力度,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城乡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垂直整合”,将中心城区重点打造成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会展、法务等商业服务高地。通过产业链在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加速人才、资本、产品等要素流通规模扩大和流通效率提高,产生更大消费市场。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 END ——

喜欢就分享

吐槽请留言

转载请联系

+小房君|房天下个人微信

+宁德房天下公众号

+哈楼宁德抖音号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 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