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房产快讯   > 梅中客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光谷十七年:从“未名湖”到“龙脊梯田”的演变

梅中客 2017-07-13 11:38:27

十几年前,在武汉市洪山区茅店村林场有个湖。

湖边有几颗长了几十年的杨树,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上了年纪的湖和大树看着周遭变迁,也看着林场变成了光谷软件园。

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每天早上,大批背着双肩包、拎着电脑包的年轻人涌入写字楼,直到午夜,这里基本是不夜城。

光谷软件园和它的未名湖

这个湖被软件园人称为“未名湖”。始建于2000年的光谷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

从光谷软件园驱车前行,到达光谷三路,即是新晋光谷生物城。光谷生物城是光谷八大园区之一,2008年开建,是光谷第二个产业基地,企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主攻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智慧医疗等国际前沿领域,基因工程药、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数字医学影像……普通人没有听说过的名词都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这里是的抗病毒处方药生产基地,培育了国际可量产的水稻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建设了cGMP标准的软胶囊出口生产基地……

这是光谷一个新的制高点。它坐落于景色怡人的二妃山脚下,这下面睡着两位明朝藩王的王妃,据传是大明王朝所在。

她们在这里已沉睡了300多年,守护着花开花落、一代又一代,到今天的光谷生物城,和“龙脊梯田”的拔地而起,孕育着光谷一个新的制高点。

自然、历史、科技、人文……就这样看似巧合地融合到了一起,再一次诠释了世间不凡成就都是钟灵毓秀的成果。

01

从“未名湖”到“二妃榻”,再到“龙脊梯田”

武汉自贸区大门开启

2001年, “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获国家批准。

17年中,在光谷这片热土上,交织着异想天开、对财富的渴望、成功的野心、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技术,还有拥堵的交通、攀升的房价,和只进不出的人口……这些看似冲突的元素一齐集聚在光谷,形成了她独有的生机勃勃的魅力。

17年,写不尽光谷的人和事。

在政府的语境中,作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规划打造八大产业园区,2016年总收入已达11367亿元,并一直探索培育“源于创新、始于创业、显于瞪羚、成于领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链条,经历了从光纤光缆到移动互联,再到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的“131”产业格局的更替。

近年来,从周周有的青桐汇活动到产业政策众筹,从光谷“黄金十条”到“新黄金十条”再到“改革30条”,从3551人才政策到走遍全球的“楚才回家·光谷合伙”行动……

在大众的语境中,这里是林立的高校,是象牙塔内百万新鲜面孔,是无处不在的路演、层出不穷的项目、随时随地地创业,也是撕心裂肺地堵车,更是在其他城区难以感受到的热血气息……

“洞中方一日,光谷已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光谷走过了足以骄傲的征程。

7月初,光谷大道高架桥已经竖起来了。光谷人得意地说,这个桥修好了,光谷便再不会堵车了!

但光谷东的路更宽,过了武汉自贸区威武的拱门,便是光谷生物城,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幢已经封顶的建筑:光谷金融中心。她的造型犹如“龙脊梯田”,从地面一层一层地垒起,底部厚重,头部轻盈,腰肢婀娜,曲线迷人。

从软件园“未名湖”到生物城“二妃榻”,再到金融中心“龙脊梯田”,是美的演进,是历史的递进,也是科技的腾飞,更是平台时代的延展。

如果说“未名湖”和“二妃榻”是养在深闺的美人,代表着光谷近20年的科技成就,“龙脊梯田”则是竖起来的金融街,如一个站立的巨人,高高地托起了科技产业的“睡美人”。

冥冥中,这似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升华。

02

这些年,

“龙脊梯田”式的光谷创业人……

愿你们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光谷150多万人口,4.7万家企业,谁能代表这个群体呢?

公众和媒体习惯性地只看到那些明星公司:五小龙、独角兽、瞪羚……

他们当然是“龙脊梯田”头顶的福地,光芒四射。但我们更想关注龙脊梯田的底部,那些默默耕耘但是离成功还有距离的创业人。在他们的身上,代表着最浓厚和最真实的光谷精神。

我们选择了分别代表每一个10年的创业人,他们就像“龙脊梯田”一样,个体经历九曲十八弯,但是信念坚定。他们汇入创业的洪流,推动光谷快速地拔节生长。

60年代创业人蔡宗池:

开间互联网人的“三味书屋”,

做巨人身边的小矮人。

老蔡和他的创库咖啡

在光谷,老蔡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2012年,以前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和几个校友跨界做起了创业投資,开设了创库咖啡。因此,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光谷人,第三代创业者。

在物理空间上,创库咖啡仅占据了光谷软件园一爿小小的角落,百余见方,但在精神空间上,它连接了光谷数百家企业和数千位创业者,成为他们内在成长的“孵化器”。它还连接着光谷和无垠的外部世界,从硅谷到创业圣地以色列,从杭州梦想小镇到深圳湾,从车库咖啡到3W COFFICE……

多年来,老蔡的足迹和涉猎从未停歇,他和武汉各类人群到各地走访考察,不断地把外地好东西请到光谷来。

他笑容敦厚,说话做事温润如玉,就像光谷软件园“百草园”的花匠,用心拾掇,抚慰人心。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是已到了笑而不言的境界,并把心中的故事藏进了咖啡店的每一本书中,和每一个匠心的布局和设计中去。

这个毕业于华工的理科男,但现在更像是一个情怀满满的诗人。

当年,在考察了北京车库咖啡等同类业态后,他和合伙人就开干了,但是创业次就像初恋,注定要以失败告终,他也一样,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烧光了100多万后,他进入了彻夜无眠的挣扎期。晚上双眼盯着天花板,白天他一遍遍地围着未名湖走路,不知有多少次就想跳进去一了百了。

在经历了痛彻心肺的失败后,他用行走、学习、读书治愈了自己,并把创库咖啡搬到了未名湖畔——这里秋天可以看到很美的落叶……

他亲自设计每个细节,从前台、书架到桌椅,他都是自己画图,再找厂家订制。

作为建筑工程师,他把工业简洁和流程美学与人文情怀结合到了。从中国古典名著到所有的世界经典,从稻盛和夫到王阳明,他的书架上放满了一个企业家一生必看的书。在书架的后面,他细心地印上了光谷软件园的公司名录和地址,方便外面人寻找。

他亲自设计的咖啡菜单:IPO精品一号、IPO三板、独角兽蛋糕……

这里的活动主要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和初创公司负责人;PMlab产品经理实验室,创业门诊,不懂学院读书会……

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作家、学者、导演、歌手、媒体人、书评人……各种身份的人士在这里出没,怪咖很多,场子不大,圈子不小,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又浓如咖啡,不喧嚣,却也不寂寞。温暖的灯光下,老蔡系着围裙,亲自端送咖啡,迎来送往,说书论道。

他就这样把创库咖啡做成了一个光谷人的交互空间,他还在软件园发起了“存一本书送一杯咖啡”的活动,咖啡店的书越来越多,很多人留下书的同时,也留下一张张纸条,写下在这里的感受。

今年3月30日,老蔡自己写下一篇《在武汉的创新高地—光谷,打造一家“互联网人的三味书屋”》,瞬间刷爆光谷人的朋友圈。在文中,他非常走心的描述:

之所以于读书有如此执念,大概是源起少年时学过的那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旧时的读书经历,还真与“三味书屋”的场景有几分相似:读经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要馔;诸子百家味如酱醋。

随着活动逐渐走上正轨,漫步在软件园中,心情也逐渐疏朗起来:草木清脆,鸟鸣虫吟,周围的一切都将记忆带回几十年前的课堂,同学们在齐声地朗读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老蔡的目标是把“三味书屋”做成标准版,在光谷复制。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就像未名湖畔的摆渡人,体味着一种见自己、见周遭、见众生的快乐,他经常和人分享的观点是:要学会和巨人合作,做巨人身边的“小矮人”。

70年代创业人何萌:

遇到对的人,

找到对的事,

持续的呼吸吐纳。

思考者何萌

1996年,18岁的何萌在赤壁四中的电脑房里,次接触互联网。

从大学开始,他就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的次,投入了20万元——自己打工赚了5万,家里支持了15万。在街道口物资局大院里办公,租了70平米房间,团队加上他共5个人,做软件外包业务,自此踏上一条“不归路”。

1998年,组建华中IT垂直门户---华中电脑在线;

1999年,任职网大(中国)高层;

2000年,创立华中知名的网络公司—游学yoxue.net;

2005年,创建企业信息化的知名品牌—中信网商www.w35.cn;

……

这些公司大多都已经消失了,就像被埋在梯田下面的土粒。

最开始的20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那几个月里,反反复复有几次都想到过放弃,创业后才发现困难真是比以前想象的要大一百倍”。

再后来,他暂时休整,到一家大公司上班,并顺便写了一本书《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

36岁时,他再次出山,创立了有道金融。

“我一直认为‘创业’本身就是条不归路,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人经验、知识、能力在与外界发生链接,以及此过程中持续的呼吸吐纳,而其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你作为股东创立一家企业。

在某个时间段内,当你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是说明你自身到了急需要提升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你在那个当下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体系或者资源体系,无法立即解决掉某些关键问题,若把时间段拉长点,只要你还在前行、还没死心,过个半年或者一年,之前的‘看不到希望’可能又会变成‘充满希望’”。

我相信‘以创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我,也是大部分创业者的精神动力。

历史总是回旋上升的,最近3年来,我也从新一代创业者身上学习与吸收到不少新的营养。

我到了50岁了也可以重新再来,年龄和形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会一直以创业的心态来做事、思考、学习,遇到对的人、找到对的事,持续的呼吸吐纳。

我可能比大部分创业者笨一点、慢一点,但我想我不会停。”

作为一个创业老兵,他想对同行者说的是: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不要被“洪流”所裹挟;

注重感受过程中的幸福感、乐趣;

只要心里没离开这个屋子,那把火没熄,就没输!

何萌的英文名字是Mull,思考的意思。他实际上也是一位深度的思考者和践行者,某种程度上,他把创业这个事琢磨到了哲学的高度。

80年代创业人陈千科:

如果早10年或者晚10年,

我想我还是会选择创业!

陈千科(左二)为他的创业伙伴们

2011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读电气工程专业后,土生土长的恩施娃陈千科独自到深圳打拼。

在深圳的3年里,他参与发起了几个创业项目,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个项目:楼宇对讲,两年没解决好产品问题;

第二个项目: 车位引导,自己投入15万,产品依然有问题;

第三个项目:研发开门APP,做着做着就找不到方向了……

然后,他回到武汉,开启了第四次创业之旅:创建为创业公司进行注册和财务服务的平台——创业壹村,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认为自己这次是找到了方向。

“创业,是注定冒险的旅行,路上少不了危险和诱惑。几乎没有省心的时候,这就是创业的真实面目。虽然我曾失败过3次,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也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前行。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创业,就是闯江湖!”

他说。

“我最难走的日子是在深圳创业的那几年,连续做了3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放弃掉。每次停掉一个项目后,都会在原来的资源上去想下一个项目怎么做,在这几年的时间,合伙人的(正面)影响是的,几个人互相鼓励和不放弃,才能坚持这么久。

如果早10年或者晚10年,我想我还是会选择创业,因为我是一个呆不住的人……创业之前,要多想想项目的可行性,多想想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什么地方,不要单打独斗,找到对的合伙人,不要害怕失败,多经历一些事情,肯定会让自己成长的特别快。”

虽然已经历了4次创业,但千科还是一个质朴简单的男生。就连4次创业,过程堪称笨拙,他也完全讲不出动人的故事来。

他也从来不会去抱怨任何因素,每次失败后,他都会从自己身上、从市场上找出原因,然后又信心满满地投入下一次创业。

90年代创业人潘遥力:

从悉尼来到陌生城市武汉,

心里就是有那么个创业的小火种!

潘遥力(右一)的创业团队

我们在准备PRE-A轮了,潘遥力兴奋地说。

他是印尼华侨,在浙江绍兴长大,经商世家,独子。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澳洲国立大学获得商学硕士学位。

2015年,他和两个一齐从澳州留学归来的同学,在武大创办了“窝巢寝居”,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寝室收纳神器。当年,他们获得了由武汉东湖众合天使管理基金的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这三个来自于中国不同城市的小伙,在澳州相遇,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他们决定研究生毕业后一起回国创业,并为此在学校里省吃俭用。为了可以提前一起回国,他们硬是加班加点,在一年之内修完了两年的课程。

毕业后,他们都拒绝了家里的安排,毅然地来到了一座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城市——武汉。

创业的这几年,三个阳光男孩经常开着电瓶车,穿梭于校园中上门送货。

“我们14年澳洲硕士毕业就来到武汉创业。说实话之前都没来过武汉,算是机缘巧合,也是被武汉力度很大的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我感觉我们和上代人的创业观还是有所不同,他们的执行力更强,而我们更有全球化的思想。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最困难的,同事兄弟朋友一起打打气也就过去了,最终支持我走下来的我想还是骨子里不服输的那股劲头吧。

我感觉创业不分年代,只和人有关。

我心里就是有那么个创业的小火种。

未来终将属于我们,只要我们对得起努力两个字!”

这群90后创业者,有着高学历和良好的家世,而且又逢上了“双创”的好时代。相比前辈们,他们一出生就浸淫在互联网的浪潮里,自带科技范儿和国际范儿,相对轻松地就站在了“龙脊梯田”的顶端。

03

龙脊梯田:

竖起来的金融街,

科技产业的加速器!

光谷金融中心呼之欲出

龙脊梯田,是中国一个壮美的奇观,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它蕴含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由农民用双手和犁、凿、锹这些最简单的工具开挖出来的。

梯田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在26至50度之间,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侧面望去,梯田曲线优美,如美人腰肢;从低处望去,梯田高耸入云,巍峨挺立。

光谷金融中心选择以这样的一种身姿亮相,颇有深意。“龙脊梯田”呈现双子塔均衡整体布局和“U”字型的外部建筑形态,由世界上的建筑公司之一、美国RTKL规划设计,展现的是项目国际商务地标的气魄。

那一层层的梯田,恰似光谷的年轮,也是时间在大地上的烙印。以农耕文明的姿态,工业化的线条,向移动互联、物联时代的太空延伸……雄浑与柔美的结合,既是对往昔岁月和奋斗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许!

由鄂旅投投资18亿元打造的光谷金融中心,定位于华中科技金融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近几年,光谷中心逐渐“东移”,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东迁,轨道交通系统渐趋完善,未来几年,光谷东将迎来企业入驻、人口聚集的高峰期,但高端商业综合体一直是周边配套的短板,光谷金融中心生逢其时。

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规划中,主旨为“一心两核一谷”的金融格局,一心即汉正街国际金融中心区;两核,即江南核心华中金融城核心区、滨江商务区,江北核心武汉CBD、建设大道金融区;一谷,即大光谷金融资本谷。

目前已有近百家金融机构聚集光谷生物城,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创投基金、金融超市相继运行,凯鹏华盈、红杉资本等世界著名风投公司扎根于此,光谷金融中心的面世必将带来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它将承接大光谷金融资本谷,承担为光谷企业输血、换血、造血的使命。

占地16.8万方的综合体,含有5A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配套商业及公共设施,A、B栋层高分别为地上:22层、21层,地下2层。2015年开建,2018年正式开放。

开放后的光谷金融中心将成为大金融和泛金融生态的聚集地:

银行;

金融要素交易市场;

泛生物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群;

保险公司、小额贷款机构、担保机构、金融租赁、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等;

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

路演中心、众创空间、政府服务机构、商务接洽会议空间;

大健康基金园+共享办公

……

它们将为光谷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的产业链,为孵化期企业提供整合天使、创投基金(VC)、融资辅导等资源,为加速期企业整合产业投资基金(PE)、担保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证券、金融要素市场等在内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本运作”的相关资源,为成长中后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从创业到展业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并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打造新型交易服务平台。

鄂旅投光谷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涵女士表示,光谷金融中心这个项目,在生物城建设之初,就已经作为配套项目在建设规划。

光谷东片区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金融、商务配套严重不足。2014年开始启动建设时,整个光谷东区域没有一家对公银行。对光谷东区域服务的金融机构,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处于流动状态。

7月1日,国内大健康产业基金园签约。

光谷金融中心就这样诞生在光谷第四次扩容之时,不仅是竖起来的金融街,更是科技产业的加速器,肩负着提档升级、拓新征途的历史使命。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技术创新而成于金融创新,经济发展存在着由技术与资本相互作用的基本范式。科技与金融通过各种方式的紧密结合,共同催动着经济的演进与社会的变革。

光谷在光,更在谷。老子《道德经》曰:“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创新,一定是始于技术,终于体制机制,走向人才吸纳、平台建设和金融服务,从“光”向走“谷”。

谷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正如“龙脊梯田”的厚德载物、泰山笃定。

2017年7月,光谷金融中心将盛大启幕。

欢迎咨询,电话:027-87003333。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 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