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环环有房>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城市群”时代,再也不能以线划分城市能级

环环有房2017-03-03 12:11:25

《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今天正式出炉了。国务院要求,“未来将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转移”,各大网媒都十分醒目地抓住了这一核心观点并放在标题里。

《纲要》提出要“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并对三类城市形态分别进行了功能定位:

对于大城市,要求提高其经济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对于中小城市,要求加快发展,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高集聚人口和服务周边的能力;

对于小城镇,要求重点发展区位优越、潜力较大、充满魅力的小城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培育具有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的小城镇。

仔细揣摩其中的字眼,发现在针对三类城市的文字表述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比如大城市的“组织能力”和“区域服务功能”,中小城市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以及小城镇的“专业特色”等。一个是带头大哥,一个是甘当配角,一个是个性发展。其实在纲领性文件出台前,有些政策和模式已经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媒体的实时报道及时深入,公众对上述这些专业名词已经不太陌生。相信纲领性文件的指向必将会深刻影响未来三类城市的功能规划与定位方向。

与民间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中喜欢用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甚至六线七线八线城市进行比对不同,在官方的话语体系里,其实从来就没有出现以线划分的城市能级。这次亦不例外。写入中央文件的倒是有对“城市群”概念的肯定与着墨。这亦十分符合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作为后工业化国家,我们不必完全摸着石头过河,可以汲取或借鉴的经验教训太多太多。

纲领中不出意料地提出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并予以厚望,但这些地区当下正处于泡沫过热的非常时期,遂要求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纲领还从一盘棋的高度上对中西部、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等地的城市群进行了布局,要求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人口、产业集聚,打造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盘活存量”,一个“适当扩大+提高强度”,可以看出土地政策方面的不同待遇,为未来的“一城一策”在土地源头上埋下伏笔。

去年年底,四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的中国城市战略布局在一番激烈争夺后终于尘埃落定。《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表述与之一脉相承。

在“城市群”的概念框架下,北上广深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枝独秀特别是居住体系的天价将被淡化和削弱,以不同方式带着周边小兄弟共舞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前不讲游戏规划的同质化恶性竞争,消耗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患得患失,导致谁也快不起来、谁也好不起来。而城市群将会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的活力的空间与产业的集聚。

什么是城市群?国际上主流观点是: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去年年中,国务院先后通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4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而根据“十三五”规划部署,中国要在五年内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山东半岛、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北部湾、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成渝、黔中、滇中、天山北坡共19个城市群,几乎覆盖整个中国内陆地区。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城市群同时亦是从根本上医治“大城市病”的有效秘方。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堵车)、住房困难(高房价)、环境恶化(雾霾)、资源紧张(读书难看病难)等症状将会随着城市群的成熟而缓解。

社科院的熊柴和清华大学的蔡继明两位专家认为,大城市病主因不是人口过多,而是分布失衡。当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交通情况与城市布局、交通设施水平及管理能力等更为相关,而不是人口。特大、超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应着眼于调整人口分布,而不应成为控制人口总量的手段。

他们为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和镇更具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找到的理由是: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更高;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更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各就各位,接下来,就看各路神仙如何表演了。将房地产放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去考量,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时半刻的涨跌,都显得没那么紧要。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