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京津冀的n个中关村 中关村创新园布局津冀

北京日报   2018-02-22 09:46

[摘要] “扈总,创新中心还有位置吗?我们想设个研发中心。”保定市朝阳北大街,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里,扈德辉又收到了企业急于进驻的咨询电话。作为创新中心的“大管家”,扈德辉的工作簿上已经列出了一长串排队企业的名单,足有20余家,将近一半都是北京团队。

“扈总,创新中心还有位置吗?我们想设个研发中心。”保定市朝阳北大街,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里,扈德辉又收到了企业急于进驻的咨询电话。作为创新中心的“大管家”,扈德辉的工作簿上已经列出了一长串排队企业的名单,足有20余家,将近一半都是北京团队。

G4、G5两条高速连通,北京保定之间不过2;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41就到保定东站。然而,便捷的交通一度未能带动两地创新资源的融合,直到中关村京外创新中心在保定诞生。随着中关村创新生态向京外转移输出,昔日的工业重镇保定,开始充分汲取北京科技创新高地的养分。

谁说大树底下不长草?

深色玻璃幕墙的两座塔楼紧紧相依,颇具现代感,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被当地人称作“双子座”。三年前,当“双子座”大楼被交到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扈德辉手中时,他感受到的,是重若千钧的责任。

草坪齐整,车位充沛,甚至连商务会议室都提前安上了投影仪……斥资5.2亿元,保定市政府打造出如此优越的办公条件,招商和日常运营却并不插手,都全权委托给了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而且头10年免费使用。

信息谷,是由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批准成立的科技产业服务公司。不同于当年寻寻觅觅把优质项目引进来的工作模式,信息谷团队现在要做的,是反其道行之,把各种优质资源、模式辐射出去。公司成立后的个任务,就是组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都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保定离北京这么近,最优质人才都流向北京,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真能起来吗?”头回赴保定考察时,扈德辉心里也没底。他的担忧,正是保定产业发展之痛。

“你们先把保定的空气环境治理治理吧,否则,我们的人是不可能到这儿来的。”几年前,一家准备在京外设产业基地的中关村互联网巨头在保定参观调研后,给当地政府撂下这句话,仿佛给了保定人一记火辣的耳光。

但保定的短板岂止是环境污染。

保定不缺大企业,晨阳水漆、乐凯胶卷、英利集团……都曾是响当当的招牌。如今,除了长城汽车,其他企业的知名度似乎还敌不过一个“驴肉火烧”。

“创新创业在各地如火如荼,保定产业的转型升级却过于迟缓,这其中,人才短缺之困首当其冲。”当地一家环保企业的负责人颇为无奈:“年年去北京一流高校招聘,总是无功而返。学生们一听保定来招人,扭头就走。好不容易培养出能干点的技术骨干,干个三五年,都迫不及待奔着那些待遇优厚的京企甚至外企去了。”

相距不过150公里的北京中关村,同样面临瓶颈制约。

“论公司管理,研发、生产全搁北京多方便,可是北京的土地实在太紧张了。”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的百能汇通团队在北京设立了总部和研发中心,当企业想寻觅生产厂房时,却发现几乎无处落脚。与他们陷入同样困境的,还有亦庄、未来科技城的大批科创企业。

日渐拥挤的中关村,急需寻找更适合初创公司生存发展的广阔腹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下,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迅速牵头成立了信息谷公司,谋划拓展中关村的“版图”。

2015年4月28日,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当天,40多家北京高科技企业、8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10家金融投资机构的代表从中关村赶到保定参观考察。

“保定制造产业基础好,我们想把生产环节放在这儿。”

“打算建个分公司,通过保定拓展河北大市场!”

“高铁上接个电话就到保定了,太适合北京企业两地布局了!”

这些来自企业的声音,让扈德辉意识到,从中关村走向京津冀协同新天地,不仅是政府的号召,更是来自市场的迫切需求。

重视人才、重视创新主体,这个来自中关村的新理念、新思路,从两地联姻的天就开始萌芽。

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前一天,来自中关村的“紧急通知”,改变了会务组已经安排好的座位布置。“按照惯例,会场正前方只设两排领导席。但中关村方面态度坚决,一定要把与会高新企业安排到前排,一定要在椅背上标明公司名称。”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孙婧回忆,第二天的揭牌仪式上,有的高新区领导也只拿到了“站票”。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一楼,河北省设立在创新中心、企业园区的政府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已经落地运营,将工商查询、税务查询、国税地税办理、公章查验等服务主动送上门。

几个月前,为了解决一家无人机企业的注册难题,保定市市长带队、全市二十多个委办局一把手来创新中心现场办公。这样的待遇,让观望中的北京企业打消了对当地政府服务效率的疑虑。

创新生态呵护“金种子”

“老扈,发现了一家好企业,咱得赶紧去一趟,得把他们留在保定!”两周前,保定市发改委主任给扈德辉打来了一通紧急电话。

开车大半个,扈德辉一行人七拐八拐进了村,来到一处简陋的厂房。走进屋内,数九寒冬的,屋里竟比室外还冷。用塑料布搭起一片棚子挡着寒风,再加上一台台铸造车床和调试设备,就是团队的生产车间。

这让见多识广的扈德辉也愣住了,“知道创业艰苦,可头一回见这么苦的。”

别看车间简陋,这个名叫“玄云”的创业团队,成果却堪称“豪华”——5年自主研发,获得15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还有20多项专利正在受理申请中。2017年,他们自主研制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卖出1500余台,销售额约2000万元,其中有80%都卖到欧美海外发达国家。到2018年,公司销售额预计还会翻番。

如此强劲的自主创新实力,让这个深藏在保定村庄里的创业项目,被多个省市盯上,甚至有南方城市想要隔空“挖角”。

“你们专注研发,所有资源对接的事,我们来做,军民融合、高新企业资质,我们帮着牵线去申请。”扈德辉的“一揽子”服务承诺,让这个多年埋头产品研发的团队动了心。

作为保定土生土长的高科技企业,留在当地还有一个极大的诱惑——可以借助创新中心与中关村的双创资源无缝衔接,尤其是获得涡喷发动机产品急需的军民融合研发与应用资源。几次沟通后,玄云团队决定,春节过后,就签约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发掘、吸引极具创新能力的本地和外地“金种子”在保定扎根,已成为当地政府对创新中心的职能定位。但最初,质疑的声音有不少:“花这么大代价引入中关村,到底值不值?”

就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运营后的前两个月,入驻企业不过十多家,整个大楼空空荡荡,保洁人员看着都心急,扈德辉却依然很沉得住气。

这时,一家保险公司找上门来,想包下两层办公区,却被扈德辉一口回绝。“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研发是我们的产业定位,再成熟的项目,也要先过这道‘门槛’。”

在扈德辉眼中,把大楼填满,谋求短期租金不是目的,营造好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培育创新能力强的初创团队和中小企业“金种子”落地,才能为保定产业转型升级储备新动能。

为此,中关村团队每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办起了一场场沙龙和分享会。

最初,扈德辉委托当地政府代为通知保定企业来参加分享会,但来参会的主要是基层办事员、行政人员,打盹、玩手机、迟到早退是常态,有时台上的专家分享结束,台下听众已经走掉了一半,让扈德辉和同事们颇为尴尬。

不过,中关村人并不着急,反倒忙得更起劲儿了。创新中心的“创新汇”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来了,硅谷成功企业家代表来了,经济学家来了,他们与资本大咖、创业导师的交流、碰撞,让参会的创业团队“脑洞大开”。慢慢的,交流会上“客串观众”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从保定各地慕名而来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

对入驻企业面临的棘手难题,创新中心团队也帮着苦寻对策。

以主营半导体器件关键材料及装备的中创燕园为例,总有工人没上两天班就闹辞职。“你们的设备太高级,怕弄坏了,赔不起。”工人给出的辞职理由让团队主要负责人杨海燕哭笑不得。保定当地传统产业工人多,但操控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工人太少,公司只能一次又一次面试,先招工再培训,生产进度大受影响。

中创燕园急缺的高级蓝领,正是保定、中关村携手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对接转化的人才短板。对症下药的资源导入很快开始——今年,创新中心从德国引进的国际化智能制造职业教育平台即将落地,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产业工人。

为解决人才来保定发展的后顾之忧,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基地一栋17层楼的人才公寓也即将开工建设。

“一场场交流活动办下来,一个个人才、技术平台引进来,很多好项目就自动找上门来了。你看,这就是创新生态环境的威力。”扈德辉说。

中创燕园、百能汇通、用友、广厦网络……成立近三年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有158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年营业额近10亿元,拥有200多件知识产权

中关村创新园布局津冀

创新资源的对接,让人才从北京回流保定的趋势开始显现。

去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人员杨海燕,带着自己1岁和3岁多的两个孩子,暂别家人,在保定安了家。

依托来自中关村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专家、保定人孙永健创立了中创燕园,并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生产基地建起了两个半导体实验室和厂房。加快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的梦想,吸引着更多北京高端人才加入中创燕园。

手持多项专利技术的“90后”青年王世杰,在一次创业失利后回老家保定休假。当他收拾好心情、打算重新投奔北京时惊喜地发现,保定竟然也有中关村创新中心。“北漂”王世杰的脚步留在了家乡,他的创业故事也开始在北京、保定“双城”之间续写。

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北航等高校院所,百能汇通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亦庄,2016年又将全球的锌溴储能关键材料项目落地保定。

“刚来保定时,找不到创业伙伴,一个‘光杆司令’干了半年。现在,好几个骨干都是从北京投奔过来,公司在当地也招了不少人才。”王世杰说。

在雄安、保定、滨海、曹妃甸、承德……走出去寻觅广阔天地的中关村企业越来越多,中关村创新资源与创新基因的种子也撒落在一个个城市。

聚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区域,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两地共建共管园区、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技术品牌服务输出、以石家庄正定中关村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曹妃甸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合作模式。

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天还未亮,数十位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中关村管委会工作人员驱车赶往河北。几个后,雄安新区、中关村签署共建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协议,碧水源、东方园林、广联达、东方雨虹等十几家企业首批签约入驻。

“感谢把雄安最想要的,中关村的牌子、中关村的资源送来了雄安。”东道主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在签约会上双眼发亮。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科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去年11月集体签约落户。成立不过一年多,这片园区就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桥头堡,百度、深之蓝、威努特等一批高科技公司的项目以及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316家,注册资本金达49亿元。

在河北曹妃甸,自2014年中关村管委会与唐山市启动共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以来,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99个,总投资1309亿元,其中北京项目83个,总投资1263亿元。

走进津冀,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强大的产业链支持和示范应用支持。

2月2日,一辆车身小巧、蓝红线条简洁的无人驾驶汽车驶入保定市满城区。来自中关村人工智能巨头百度的无人驾驶车,将在这里加速研发试验、上路测试,并逐渐驶入雄安、驶入北京。

北京研发、津冀产业转化,三地联合应用推广,有望成为今后北京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并迅速带动形成产业化优势的标准模式。

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来谋划未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这是习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殷殷期盼。高端人才、“高精尖”企业、研发机构、创投机构云集的中关村,将以科技创新高地的“养分”,滋养三地创新基因,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优化调整和更高质量发展

新闻背景

中关村企业津冀分支机构超6100家

迈开开放创新步伐的中关村,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正进一步增强。截至2017年年底,中关村企业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2万家,其中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6100余家,这也带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提升。 去年,中关村示范区经济规模效益实现双提升,总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利润总额4670.8亿元,同比增长25.1%。中关村企业全年实现出口290.9亿美元,增长12.8%。 专利与标准往往是体现一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截至2017年年底,中关村专利申请量73838件,授权量43383件;中关村企业有效注册商标155954件;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115项。 除了开放创新,鼓励企业走向全球,中关村也通过梳理中关村各分园存量资源,引导各类市场等通过嫁接合作、回购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导入高端创新要素,承接“高精尖”产业项目。去年共支持7个分园17个项目,支持金额3400万元,盘活土地面积156亩,空间面积13.9万余平方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 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