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房产快讯  >地产红榜>  正文

手机看新闻

荐文| 王石的内心独白

地产红榜2017-06-25 01:16:22

摘要:6月21日,万科公告了新一届董事会候选名单,名单上没有王石。王石在朋友圈中说:“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的作品。”近几年,王石曾在很多演讲中回顾过自己创办万科以来的心路历程,本文整理自2014年他在无印良品总部的演讲。

(本文转自万科周刊 原标题:王石自述:我的道路与选择)

我先简单介绍我这个人。中国人是讲属相,我属虎,1951年出生,今年(编者按:2014年)63岁。

我曾在中国西北的沙漠上当过5年兵,复员后做过工人,大学毕业后在铁路公司做技术员,也做过政府公务人员,这是32岁前的经历。1983年也就是我32岁那一年,辞去政府公职到深圳经济特区学习做生意。一年之后1984年创建了万科。

照片上是我当兵时候,那是40年前,我也曾年轻过。我们看到最右边的照片,那是1984年万科成立大会上我当时的形象,我当时的体重是69公斤,30年过去了,我现在体重是67公斤。

我们知道,一般来讲到了中年创业之后体重就会加重,肚子增大,由于我比较在乎我的体型,所以不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2公斤。

我这里谈四个话题,个话题就是道路的选择。道路选择什么呢?

1995年大陆开始评富豪100名,排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股的股份中,部分股票是可以分配到个人名下的,其余的由集体持有。我明确了想法,放弃其中我应得的个人股份。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都只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应得的个人股份,,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可以都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中国大陆100名富豪名单上,曾排在的有三位我很熟悉,这三位当中一位现在是长期在海外,不敢回国,还有两位锒铛入狱。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很有钱的人也好好的。但是对我来讲,我觉得我必须选择,就是在事业出名方面或有钱方面只能选一个。

可能有人很纳闷,说你的钱放弃了给谁了?我放弃后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做公益。现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种子基金就是我放弃的这部分股权,目前主要公益项目在中国。公司是谁的?不是我的。所以我把自己定位成什么呢?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我凭我的能力来管理这个企业。这是我想介绍的个人身份。

第二个,万科像中国很多企业,80年代成立,增长得非常非常快,很快就多元化经营,从照片上我们看到万科不仅仅做房地产,还做手表制造、饮料、服装、电器,有的是销售,有的是自己制造。还拍电影、拍电视,还有广告公司。如果说20年前介绍万科,可能我这样介绍更简单一些:就是我告诉你万科什么不做比较容易。比如说我不做军火,不贩毒,不做酒店,不做餐馆,基本其他全做。

这种情况就是万科做的头十年——1984年到1994年,所以我们叫做多元化。从1994年到2004年,万科经历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有很多机会,要走多元化比较容易,你会情不自禁地(走多元化)。但是做专业化,在中国的企业中比较少。多元化很容易赚钱,今年这个生意好做,你做这个;明年那个生意好做,你做那个。你比较容易存活下去,但是你发现你在哪个行业当中,都排不到前三名。

所以万科从1994年开始决定走专业化道路,在专业化当中选择了做房地产。其他行业怎么办呢?就关停并转。能卖的卖,能送的送,卖不出去也送不出去的就关掉,当然这是最不愿意的。关掉,原有的正资产一关掉就等于负资产了。按照这样的设想,原来计划5年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道路,就是从94年开始到98年完成。实际上这条道路走了8年才完成,后来万科成为一个纯粹的城市住宅开发商。随着中国房地产迅速增长,万科业务也在增长。

很快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30周年之际,中国主流媒体选出了30个人作为标杆人物,我也很荣幸地作为企业家当选。

为什么选我为标杆人物?,我按照中国的标准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第二,我又在2003年登上珠穆朗玛峰,又是一个所谓的探险家;第三,万科的经营模式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我公开宣传万科从来不行贿。

我们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由于一些原因,变革当中很多人都往钱看。一度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不正之风比较严重。但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在经营当中保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我非常明确我绝不行贿。显然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经营环境当中,就感觉很特别。

所以选我作标杆人物点了三方面:一个是成功企业家;第二个是著名登山家;第三个叫做不行贿者。评委会问我这三个标准你最喜欢哪个,你最喜欢著名企业家?成功登山家?还是不行贿者?我选择了不行贿者。

我认为在中国的转型当中,我很自豪,就是把不行贿作为我的一个标签。当然我觉得这也有点悲哀。在成熟社会当中一个企业家如果你不行贿就出名,那就很滑稽了,因为不行贿是一个底线。成熟社会有没有行贿的?我想是有的,但是我想一定是不阳光的,一定是在社会上见不得人,出了问题会被处罚的。但是在中国它一度似乎成为了一个潜规则,好像你不行贿的话,你怎么做生意呢?尤其作为一个房地产发展商。

下面就讲讲我对管理企业的一些个人体会。刚才提到了1998年万科已经成为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在第二年,1999年我48岁的时候辞去总经理职务,在辞职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公开讲演,就说我不当总经理了,但是我对公司运转很放心。因为我给万科留下了四个东西:个是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刚才讲不行贿是它的底线,当然只是它制度的一方面,还有透明、规范、阳光;第二个,培养了一个团队;第三个,选择了一个行业,选择房地产。因为万科在头十年做了很多行业,最后决定选择做房地产。最后一个,树立了品牌。我们在上海七宝镇有个城市花园项目,离机场很近,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有人喜欢住在那里?就是因为你的品牌赢得消费者信任,消费者选择了和万科在一块,既享受你万科给他提供的服务,同时也愿意和你万科一块来忍受相对差一点的环境。

正因为有了上述四个东西,我认为我没有必要再天天待在公司里亲力亲为,这样显然对万科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是我个人经营企业的一个考虑。

作为现代企业,我觉得应该更靠制度、靠团队,不是靠人。这就是为什么在48岁的时候我辞去总经理职务。否则,只要我在办公室,团队就不能真正成长。

1999年辞职后,我就开始选择了探险登山。1999年登上一座6000米的高山,2000年登上7500米的山峰。我想在2001年的时候,我50岁要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就是我再登上一座7500米的山峰。什么意思呢?按照中国的体育标准,如果你能两年内登上两座7500米的山峰,就可以达到国家运动健将的标准。所以我想50岁再登上一座7500米的山峰,给自己送的生日礼物就是达到国家登山运动健将标准。

那一年我登上了一座7500米的山峰,这座山峰在中国的新疆,叫做慕士塔格。当然喜欢登山、喜欢探险,心目中你会有一些英雄。就登山来讲,1953年人类首登珠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同他一块登顶的夏尔巴人丹增,这两个人当然是我心目当中登山的英雄。60年代初,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当时四个登顶队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心愿: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去登雪山。

不仅仅他们是英雄,在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有日本的几位登山家前辈。位就是植村直己,这是日本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家,也是个单人穿越北极的登山家。但是他在1984年单人冬季挑战北美麦金利山的时候遇难,这是人类首次挑战在冬天登上麦金利山。我们知道麦金利山接近北极,它的冬天是极夜,没有阳光。这座山峰是在阿拉斯加,气候非常恶劣,还没有人类一个人在冬季来攀登的。他就挑战这个极限,不幸遇难。

也就是他挑战人类极限的那一年,万科成立了。之后又有一位日本著名登山家叫山田升,中国登山界非常熟悉他,1988年有一次很著名的登山行动,就是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个国家登山队员,同时从珠穆朗玛峰北坡、南坡登顶跨越,当时是非常轰动的。而山田升是日本的登山队员之一,也就是那一年年底,山田升继承植村遗志,再次挑战麦金利山,不幸也在那里遇难了。还是在那一年,万科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为一个公众公司。

再往后,我在2001年登慕士塔格,非常有幸遇到人类个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是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更让我难忘的是,恰好那一年中国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我记得很清楚,见到田部,她句话是双手合十,祝贺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她的喜悦和期望让我非常感动。

现在再回头说企业,这也是人们说的生命道路的选择。我们来谈谈看质量与速度。我们知道谈到中国就谈速度,谈到中国就谈规模。

当然,中国历史上都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因此对做老大、争有特殊的情结。每年中国都排各种排行榜,刚才说了财富前100名,实际公司排名也有前10名、前100名。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每个企业都在关注着同行的销售额、销售速度,谁进入房地产梯队,哪个公司进入千亿规模。

有趣的是,从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排名位基本都是万科(编者按:演讲时间为2014年),第二名总是在变化。当然既然在,你就想保持着的位置,所以速度就非常快。

但是我很警觉,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规模,质量怎么保证?今天市场好的时候,没有问题。将来市场成熟的时候,增长没有那么快的时候,如果你质量保证不了,将来怎么办?所以我提出来万科一定要改变我们的经营模式,我们一定不要太在乎,是一个结果,不是目标。固然好,但是你质量好了,只是排第三,有什么不好呢?总比质量不好的好得多。我在公司讲话当中讲到,在速度和质量冲突的时候,应该质量;速度和成本冲突的时候,我认为还是质量。

我们学习日本的建筑,有一种我们建筑行业很欣赏的不用任何修饰、涂料、磁砖的清水混凝土,当然要求质量很高。万科在中国也先后投了这样的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在上海,我很自豪。同行来参观的时候都伸出大拇指。

记得有一次我特意安排东京建屋的会长去看,希望听到他的评价。但是看完之后他没有表态。吃饭的时候我就引话让他对万科的建设项目评价,我跟他强调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的时候,什么时候都是质量。没想到他淡淡地说,质量那是当然的,还用强调嘛。他说得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对我刺激非常大。显然他还是没有对我希望他评价的房子给予正面评价,当然他也没有批评。我们进行了反思。反思的结果发现,建筑行业在日本和中国是什么样的差距呢?中国建筑行业误差是厘米级,而日本同行误差是毫米级。

万科决定要弥补这个差距。具体的结果就是我们制定了“千亿计划”,什么意思呢?我们选1000名工程师,用人民币1个亿分期分批送到日本训练。2012年执行,2013年尝到甜头。我们的工程师在日本工地参观的时候表示没法学习,太难了。一年过去了,就是这些表示没法学习的工程师觉得光一次还不够,还要第二次、第三次,这个计划还在进行当中。

这是讲到质量和速度。预计万科整个建筑质量体系2015年初步完成,2015年整个万科工程体系也是像日本同行一样毫米级。当然整体与日本同行水准差距还是很大,但是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第三个,我在2001年拿到“运动健将”称号之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攀登世界七大洲峰,2002年我登的座高峰就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2年初。我知道这个山峰是从海明威1936年写的小说里,这个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书的开头这样写到:乞力马扎罗是非洲的山峰,海拔19710英尺高,终年被白雪覆盖。我登山时从山脚到山顶经历了热带雨林、草地到岩石的变化,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

登顶过程中,我感到非常惊讶:小说是一种创作,过去很多照片上这座山是白雪覆盖的,那次我登顶却没有看到雪。显然常年积雪的雪峰已经变成季节性的,下雪的季节白雪覆盖,下雪季节过去了,它就没有雪。

什么原因呢?显然是气候问题。我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一个和自然接近的人,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气候的变化。非常简单的一个例子,我曾经去穿越北极、南极,我们知道北极南极很冷,2005年穿越南极的时候,我们到了南极的极点,我记得我曾经光着膀子在南极点待了20,当然也是很冷,但已经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冷。也就是说,南极也变得比过去暖和多了,大批的冰块、冰山在崩裂、在融化。作为一个探险爱好者,对于气候是不是在变暖,我的回答很清楚:是。同时我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气候变暖和我是什么关系?和万科公司是什么关系?和中国又是什么关系?我们发现了碳排放。

过去30年中,中国在经济发展当中如何承担全球碳减排责任的问题,长时间被忽略。这里就讲一个故事,2008年我主动到北京绿色和平组织办公室找负责人谈,把他吓了一跳,因为绿色和平组织就是对那些大企业、政府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基本上大公司是对他们退避三舍、躲着他们的。怎么中国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找上门来,他吓了一跳,说怎么找我?我就把整个登山的感受说了,而且我也说了我的体会,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他听了非常高兴,就安排了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之行,在那里我看到被保护的环境情况,也看到了亚马逊大批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是什么样子,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的木材进口国,消费了世界上热带雨林木材供应总量的一半。大量木材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加工后40%再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和其他国家或地区,60%在中国市场消费,这其中,又有70%是用于建筑中。

万科能做什么呢?我为了提高质量,引进日本的施工方法,发现非常成熟的日本施工方法很环保,这让我非常惊喜。当然保证质量之后,你想再提高一步做环保,比较容易做到,而不是相抵。既然容易做到,那咱们做得更好一点。所以提高质量和做环保是一致的,就是积极地投身市场。现在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过去的2013年的记录,中国绿色建筑的建造总量,万科占了一半,但是万科市场份额有多大呢?我们市场份额才2%,但是绿色建筑建造量在中国占一半。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说明万科有意识地做,取得了成绩;第二个说明在中国仅仅万科一家做是没有用的。不要说50%(的绿色建筑)是你的,即使100%是你的,但你的市场份额只是2%,也还有98%的建筑是不环保的,是大量使用木材的,是在破坏自然的。

所以在我个人意识当中非常清楚,仅仅万科做不够,万科必须作为领头人,在行业当中推广这样的绿色建筑。当然了,为什么同行不愿意做?主要是因为成本高、技术高,而消费者不买账。在中国,现在房价涨得非常厉害,你房子好不好无所谓,因为价格在涨。但万科坚持要这样做,个“千亿计划”、第二个“千亿计划”,这样花成本来培训,建质量好的房子。我们坚信这是一个未来,这是一个方向。如果你今天不做,到明天再做的时候,万科是来不及的,因为你万科量太大。所以尽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万科全力以赴在这样做。

最后一个话题,设计改变生活。我想介绍一位前万科员工,1992年万科上海公司总建筑师付志强,当时他向我辞职,表示要来日本学习城市规划。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明天他就要离开上海飞赴日本了,但是今天还在工地上干活。这种敬业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当时我记得曾经向他建议说你就不要辞职了,算是公司给你派到日本去,你带薪去学习,但是条件就是学习两年后回到万科。不过被他婉拒了。因为他不能确定两年之后回不回来。

2012年10月,小付说无印良品的社长要在波士顿做讲座,你是不是听一下?我当时说为什么听呢?小付说了我们在上海、杭州和无印良品合作的故事。我去听会加速万科和无印良品的合作关系。我一听说这样,一定要去。正好我那个时间在哈佛学习,哈佛、MIT都在波士顿。

这次听讲演,印象很深刻:无印良品讲演,安排一些级的国际设计师一块来。这个对话本身非常有意思,设计师来谈他的体会,与社长对话。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发现之前我对无印良品没有专门的研究。与MIT一流学生对无印品牌的理解相比,我觉得比他们理解差。这是让我惊讶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呢?差异在无印良品这种品质追求,和本身形象宣传定位上,按照现在西方主流商品的推销来讲,既然你讲尊重自然的、朴实的、不浮夸的、面对城市中产阶层的,那你这个东西不能贵,你一定要像麦当劳这样的,但你这么贵,怎么销售?显然对传统的设计和自然环境这样的一种依赖关系,这样一种和艺术的结合,西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是我在MIT对话当中的感受。

良渚文化村是万科一个代表未来的设计。如果我们要面对未来,显然我们和无印良品合作找对方向了。如果只是面对今天,没有必要和无印良品合作。现在中国很多消费者对生活比较多的是追求浮夸,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的、虚浮的追求,对的追求。但是未来你真正需要的是对艺术、对自然、对生活的一种向往,对自然的一种敬意,对社会的一种负责,显然良渚文化村找到了和无印良品合作的契机。

万科接受了无印良品软装后,消费者才有机会来接近、体验,慢慢也就被消费者接受了。2013年12月28日,无印良品在苏州万科美好广场开中国第100家店,这是无印良品对万科表示善意。我们知道在开到98家的时候,同时有三家要开,99、100、101,第100家开在万科,非常感谢。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基本技术层面,中国企业正在接受、模仿、追赶国际上所有的包括日本企业的成果。但是这些足够了吗?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未来、传统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

几十年前,无印良品的创始人曾说过中国到处都是无印良品。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的资源。站在今天,我们必须反思过去的一些行为,我们必须在现代和历史之间从容穿行,才能真正具有创造力。我想我们之所以成功,绝不能光靠高新技术或者请全球设计师,我们产品中体现出的传统审美,如“素”、“空”、“禅”等,是对生命价值和文化传统的新思考,这些思考和价值最终构成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了解更多实用购房指引、权威政策解读,请关注“弹房”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